解讀日本姓名的文化內涵

來源:人人運程網 4.96K

古代日本人沒有姓,只有名。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在統治階級中間首先出現了氏和姓。在明治天皇頒佈了《平民苗字容許令》後姓氏才慢慢得到普及。下面一起來看看姓名趣談欄目解讀日本姓名文化內涵吧!

解讀日本姓名的文化內涵


  在日語中,苗字(みょうじ,myoji,也寫作名字)是中文「姓氏」的意思;而中文的名字則是名前(なまえ,namae)。日語還有姓氏這麼一詞,指的是氏族,包括了源氏、平氏、藤原氏和已經沒落的橘氏,也就是古時曾掌握過政權的氏族。

日本人結婚後,因為法律上禁止夫妻別姓的原因一般妻子改為丈夫的姓,如果是入贅的女婿則改為女家的姓氏。

此外,日本天皇並沒有姓,一般名字為“……仁”,比如,明治維新時期的天皇為睦仁,侵華時期的天皇叫裕仁,現在的天皇叫明仁(當然,年號是另一回事)。據估計,日本居民目前使用的姓的數量之中,不低於90%取自明治維新之後這一時期。不過這一數字目前缺乏權威統計。

古代日本人沒有姓,只有名。後來隨着生產的發展,特別是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在統治階級中間首先出現了氏和姓。氏是日本古代國家中的一種政治組織。每個氏都有自己的名稱,叫做“氏名”。氏名是根據該氏族在朝廷中擔任的職務或該氏族居住、管轄的地方命名的。例如,在朝廷中主管祭把的部門叫忌部,管理忌部的氏族便稱為忌部氏,而出雲氏、近江氏則是統治出雲、近江地方的氏族。日本古代的“姓”是賜與氏的稱號,以表示該氏的社會政治地位。姓有幾十種,它類似爵位,是世襲的。各姓之間等級分明。例如:臣、連、君、直等。除氏、性以外,公元九、十世紀時還出現了一種新的稱號叫苗字。苗是苗裔、分支的意思。苗字即一個家族從氏族本家分離出去後的新姓。要言之,古代日本人的姓有氏、姓、苗字三個部分,分別表示一定的意義。一個古代貴族的姓名寫出來往往很長,如“藤原朝臣九條兼實”。其中:藤原是氏名,朝臣是姓,九條是苗字,兼實是名。後來,新的苗字大量增加,氏、姓、苗字逐漸台為一體,統稱為苗字:在今天的日文中,苗字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姓的意思。

在既有氏、姓又有苗字的貴族統治階級當中,天皇是一個例外。歷史上的日本天皇都沒有姓,只有名。在古代,天皇被認為是天神的後代,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因而也就沒必要有姓。不僅是天皇,就連皇后和天壘的子女也都沒有姓(天皇的女兒長大出嫁以後,可以姓丈夫的姓)。

氏、姓和苗字是權勢的象徵,因此在名前面冠以這些稱號是當時日本統治階級的特權。而廣大勞動人民一直沒有姓,只有名。明治維新(1868年)

以後,日本廢除了封建的等級別度,到明治三年(1870年),日本政(蟹)府決定;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可以給自己取姓。但是由予長期形成的習慣,許多人還不想給自己取姓。為此,日本政(蟹)府於明治八年(1875年)再次規定:所有的國民都必須有姓。從這時起,日本家家户户才都有了姓,世代相承,一直延續到今天。

日本古代的武士,到了十一至十六歲時,都會舉行成年儀式,改換服裝,變換髮型,這稱為"元服"。元服之前孩子們也有童名,但元服作為成人的標誌,會起一個正式名。例如上杉謙信,元服之前叫"虎千代",既沒有姓,也不算正式的名,在他元服之後,繼承了家庭的姓――長尾,又會再起一個非正式名――平三郎(簡稱平三,即"通常被稱作"的意思),及一個正式名字"景虎",合稱長尾平三景虎。又如織田信長,童名為吉大師,元服之後叫織田三郎信長。

一般讀起正史還容易一些,介是如果有機會讀一些故事性強的日本歷史書籍的話,就會有大麻煩了,因為出名的家臣,與主君關係密切的家臣,人們更樂意叫他們的非正式名。在讀到了織田信秀葬禮這一段時,織田氏的家庭成員是以下這些人:三郎五郎,三郎,勘十郎,信良三十郎,九郎,喜藏彥七郎,喜元郎,源五郎。我自以為對於日本歷史還是知道一點的,卻一下子搞不清誰是誰,想必即使各位也會不知所措吧。在戰國SLG中,也有為數不多的武將(大多是很出名的)用的是非正式名,也許是因為叫得多了,聽得也習慣了,結果反而比用正式名更好吧。以下這些人,在《信長的野望》系列中經常出現:木下藤吉郎(秀吉)、竹中半兵衞(重治)、黑田官兵衞(孝高,後改名為如水)、後藤又兵衞(基次)、田裏太兵衞(友信)、山本勘助(晴義)、山中鹿之介(幸盛)、前田慶次郎(利大,簡稱為前田慶次),括號中就是他們的正式名。

除了正式名與非正式名以外,有些日本人還有號。武田信玄、大友宗麟、齋藤道三人們便是以"號"稱呼;穴山梅雪即是穴山信君,梅雪是他號的簡稱,全稱為梅雪齋不白;本願寺光佐,光佐是名,顯如為法號――事實上本願寺光佐即本願寺顯如;同樣道理,本願寺光壽即本願寺教如。這三個遊戲中出現的人物,有的玩家把他們當成六個人,蠻滑稽的。也有玩家在讀完《豐臣家的人們》之後來信詢問細川藤孝以及細川幽齋的事,其實也不必把他們當成兩個人,因為細川幽齋即細川藤孝,幽齋是藤孝的號,就象石舟齋為柳生宗嚴的號一樣。

此外有官職的武士,官職一般會加在姓和名之間稱之。如羽柴秀吉任筑前守,人們往往習慣稱其羽柴筑前守秀吉,同理明智光秀叫做明智日向守光秀。

除了以上的情況外,還有一些異名。《信長的野望》的山本勘助,在《天下統一》中被稱為山本勘介;山中鹿之介在書中又被稱為山中鹿之助,因為日語中,"助"與"介"的發音都是すけ,於是日本人就認為可以混用。此外,前田利大也因發音相同被稱為前田利太(だぃ)、稻葉一鐵被稱為稻葉一乇(てつ)、安藤守就被稱為安東守就(どぅ)、山縣昌景被稱為山形昌景(がた)。

此外,還有許多改姓的人物,有讀者來信問及毛利元就的次子與三子為何改姓。這可以説是一種政治目的。信長在攻略伊勢國時,把次子過繼給北伊勢戰國大名北田具教,把三子過繼給南伊勢戰國大名神户具盛,然後讓其繼承南北伊勢的土地,並且一起劃入織田家的勢力範圍,這無疑比起屠殺要温和得多,體面得多。

在遊戲《天翔記》早期劇情中,玩家可以發現吉川氏和小早川氏都是有力的家族,但後來他們被毛利元就用近似信長的方式和平地合併了。另外還有一個年輕人也用類似的方法,他就是三好長慶。也許説出來讀者還不相信,繼承安宅家的安宅冬康,繼承十河家的十河一存,其實是三好長慶的三弟和四弟。

這種過繼是做給別人看的,更多是真正的過繼。一方把自己的親生兒子送去,做別人的養子,實際上是充當了一輩子人質的角色,最有名的人質就要算是上杉景虎了。北條氏從北條早雲起到北條氏康,馳騁關東,把關東的長官關東管領上彬憲政一直趕到越後,終於使軟弱無力的憲政提出把關東管領一職讓給長尾景虎,條件是痛打北條氏康。長尾景虎接受,並從此改名,三次改名之後就是軍神上杉謙信了。上杉謙信與北條氏康連年爭戰,看來上杉軍似乎更厲害一點,但終究沒有能力一下子滅掉北條氏,戰爭一直處於拉鋸狀態,最終由徵夷大將軍足利義昭牽頭,兩方和解北條氏康將第七個兒子北條氏秀送到越後上杉家作養子,以作人質,並改名為上杉氏秀。後來由於上杉謙信深愛其子,就贈於他自己從前的名字,這就是讀者來信詢問(上杉景虎是不是上杉謙信)的上杉景虎了。

還有一些不多見的情況,農民出身的木下藤吉郎為了抬高自己的聲望,從織田家重臣丹羽長秀、柴田勝家姓中各取一字作為自己的姓羽柴;北海道南部大名蠣崎慶廣為了抬高自己的聲望,從德川家康舊姓鬆平中取一個"鬆"字,從前田利家姓中取一個"前"字,稱為鬆前慶廣。其實這樣的榮譽在當時是很高的。

此外,馬場信房由於在武田家功勞顯赫,由信玄表為"美濃守",信房感恩戴德,當場引用了一名話(筆者記不清了),就從此改名為馬場美濃守信春。真田昌幸之子信幸娶了德川家康養女(實際上是本多忠勝的女兒),投靠了德川家,德川秀忠不喜歡父親家康這麼賞識信幸,但又沒有辦法,就逼迫信幸改名信之,方才解恨。

在戰國時代的日本,改姓的原因很多,而改名的人更多,也許是為了適應亂世多變的環境而採取的辦法吧。

日本人是世界上姓最多的民族。據統計,目前日本的姓約有十一萬左右,其中最常見的有四百多個。

日本人的姓均有一定的含義。以地名為姓是一大特徵。例如:有的人住在山腳下,便以“山下”或“山本”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邊,便稱“田邊”。日本人的姓有許多是以“村”字結尾的,如:西村、岡村、森村、木村等,這些姓最初都是來源於地名或村名。此外,還有許多性是表示大自然現象、社會生活相思想意識的。上至日月星民下至花鳥魚蟲,從職業住所到宗教信仰,幾乎都可作姓。例如:高崎,意為島嶼的突出部分,大庭,是宮殿前的廣場,白鳥、小熊是動物;若鬆、高杉是植物;高橋、烏居表示建築物;小野寺、西園寺表示宗教信仰;服部、秦則可能是古時從亞洲乃至世界各地到日本定居的歸化人(即移民)的姓。

日本女子出嫁後要隨夫姓(男子入贅則隨妻姓)。着名乒乓球運動員鬆崎君代結婚後隨夫姓改為“慄本君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新的民法規定:夫妻雙方可以根據婚前所定,或隨夫姓,或隨妻姓。但大多數日本女子婚後仍照日本的習慣隨夫姓。

日本人的名也同樣具有一定的含義。例如:人名中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表示倫理道德;良、吉、喜、嘉等表示吉慶;龜、鶴、鬆、千代等表示長壽;君代等表示遠久,廣、博、浩、洋等表示智慧。有些表示死亡、疾病、邪惡含義的字,如:瘦、飢、瘦、苦、怪、邪等是人們所忌諱的,一般不用作名。

有些名具有特定的含義,如:山本五十六,“五十六”是因出生時其父年五十六歲而得名。日本男子的名多表示威武、英侵、忠信等內容。如:黑田俊雄、奧野高廣、和田英鬆等。此外,以排行為名也是男子名的一個特徵。如:羽仁五郎、城山三郎、新田次郎(即次子)。男名的用字很廣,一般來説,目前以郎、雄、男、夫等字結尾的名較多,如:小林秀賴、三本武夫、岸俊男。明治維新以前,有許多男子叫“兵衞”或“左(右)衞門”。這類名起源於古代。公元八世紀時,天皇朝廷內設立了五個負責保衞天皇和宮廷的軍事機構,即衞門府、左右兵衞府和左右衞士府,台稱五衞府。那些最早叫“兵衞”或“左(右)衞門”的人多半是在各府中服役的軍士,有的則是這些軍士的直系親屬。不過,這些陳舊的名現在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了。

因為日本人姓氏的可變性很高(因開創新家業、家族集團分支或收養關係等原因都可以改姓,這也是日本姓氏數目眾多的主要原因)。所以日本姓氏的來源十分複雜,眾説紛紜。一般來説,日本的姓氏可以分為兩類:自古就有的和從《苗字必稱令》後創立的。

日本最大的姓氏是佐藤,其來源一説是來源於藤原秀鄉,即藤原家中擔任擔任過左衞門尉的人的後裔。也有説可能是因為日本人普遍希望自己的家族興旺,就像可以擔任公家的藤原氏一樣。相類似的是其他眾多帶有“藤”這一字眼的姓氏,寄託了同樣的期望。日本第二大的姓氏是鈴木,和佐藤類似的,來源於古時候的武將的姓氏。

日本人的姓氏中經常出現諸如川、田、山、野之類的字眼,有人認為與他們民族嚮往自然不無關係。但主要是因為《苗字必稱令》的關係,當時文化不高的平民只能採用他們熟悉的名稱。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花鳥魚蟲;從職業、住所到自然現象等等皆可以為姓。比如渡邊就是住在渡口附近的,而鵜飼則是飼養魚鷹的漁夫。

在日本,各地的姓氏分佈是不一樣的,這和其民族構成有一定的關係。例如在沖繩“與那國”比較多,這是因為古時那裏是流求國的緣故。而北海道地方“金田一”並不少見,這是因為那裏是阿伊努族聚居的地方。

日本的大姓大多是由日本戰國各個貴族、名人、大名和其重臣發展來的。

1、他們的姓有自己起的,(比如羽柴,豐臣秀吉曾用羽柴秀吉,羽和柴分別取自當時織田信長重臣丹羽長秀與柴田勝家的姓)。

2、還有天皇或自己上級(一般是大名)賜的,豐臣就是。

3、雖然更多是源自之前的家族,但是平民是沒有姓氏的。

日本的單字姓都是傳統的姓氏,也就是明治維新前就有的,而日本在明治維新前只有貴族才有姓氏,明治維新劃定每小我都要有姓氏,良多老蒼生沒有文化就按照棲身附件的工具取姓氏,好比小林就是四周有片小樹林,前園寺就是園子前面有個廟,這些都是平平易近的姓氏。藤原似乎一向是很顯赫的姓氏,在日本戰國時代平氏與源氏也是這一時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