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人民的風土人情,蒙古族習俗有哪些?

來源:人人運程網 2.97W

當我們要了解一個民族的時候,首先要知道的就是民族的風土人情。瞭解他們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才能更好地與他們相處,不會因為無知而產生不必要的尷尬和誤會。瞭解一個民族的風土人情,也是對這個民族的尊重。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印象裏的蒙古人民都是熱情好客,他們的生活習俗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蒙古族人民的風土人情,蒙古族習俗有哪些?

  蒙古族交通習慣:
  1、牧馬
  蒙古人有馬背民族之稱。古代時期童叟均以馬代步。馬不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時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蒙古人熟識馬性,通常採用粗放式牧馬。蒙古馬分幾大系列,有烏珠穆沁馬、上都河馬、烏審馬、三河馬、科爾沁馬等等。蒙古草原遼闊,牧草豐茂,很適宜養馬。馬好運動,故食量大,胃小,消化快,邊食邊排便,一天多數時間都要不停地吃草。夏季天熱蚊蟲多,馬在白天躲蚊蟲、避酷暑,所以主要在夜間吃草長膘。

蒙古人自幼就在馬背上成長,馬就是蒙古人的搖籃。蒙古人認為,馬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善解人意的牲畜。蒙古馬性子烈、慓悍,對主人卻十分忠誠。蒙古人視馬為牧人的朋友,馬以頭為尊貴,蒙古人嚴禁打馬頭,不準辱罵馬,不準兩個人騎一匹馬,秋天長膘期不準騎馬狂奔使馬出汗。馬倌、騎手要隨身攜帶刮馬汗板、馬刷子,隨時為騎乘的馬刷洗身子、刮除馬汗,為馬舒筋活血、放鬆肌肉、消除疲勞,同時,這也是主人與馬親近、增強感情的途徑。

馬已深深地融入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之中。蒙古人以馬為主題的讚美詩、寓言故事、警句格言、民間傳説、民歌、音樂、美術、雕塑等,數之不盡。蒙古人還有許多與馬有關的節日,如:賽馬節、馬駒節、馬奶節、神馬節等。鄂爾多斯高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奉養着一匹成吉思汗的神馬温都根查乾和兩匹成吉思汗的白駿馬。

近現代時期,中國的蒙古馬無論在都市還是在牧區,都逐漸失去了生產、生活、騎馭的作用,蒙古馬的數量也在迅速減少。蒙古人意識到蒙古馬已越來越少,社會上有識之士也開始建立各種有關蒙古馬的組織,研究蒙古馬、搶救蒙古馬的工作正在內蒙古草原上開展起來。

2、駱駝
  駱駝,性情温順,易馴服,耐飢渴,耐寒暑,善跋涉,能負重。既產乳、肉、絨毛,又可役用,一身兼有四種用途,是其它家畜所不及的。內蒙古西部地區駱駝很多,蒙古語稱它為“特莫”,是牧民們不可缺少的交通運輸工具。可騎乘、可載貨。它身高二三米,腿很長,邁一步可達一米多遠,能日行一二百華里。長途跋涉經久不衰,而且負重力相當大。能載二百公斤貨物,相當於一匹駿馬和兩頭犍牛的負重量。自古就有“沙漠之舟”的美譽,是沙漠地區的貨運主力。在內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帶,一隊隊駱駝常常在這裏負重遠行。勘探隊考查沙漠,治沙隊綠化沙漠,旅遊隊遨遊沙漠,只有駱駝才是他們忠貞不渝的夥伴

3、勒勒車
  勒勒車,古稱“轆轤車”、“羅羅車”、“牛牛車”等,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運輸工具。這種車車身小,但雙輪高大,直徑一般均在一米五六左右。可完全用樺木或榆木製成,不用鐵件,結構簡單,易於製造和修理。整個車一般分下腳和上腳兩部分。下腳由車輪、車輻、車軸組成。車輪的製造一般是先用硬木削刻12付車輞,將12付車輞連結固定在一起便形成圓形車輪,支撐車輪的車輻條一般有36根左右。上腳由兩根車轅和10條車撐構成。車轅長約4米左右,中間用10條車撐固定即可。一輛勒勒自重約一百斤左右,可載貨五六百斤至千餘斤。

祭祀習俗:
  1、祭騰格里汗
  蒙古語音譯,騰格里汗意為“天帝”。蒙古人薩滿教觀念之一。指上層世界,即天上;又指主宰一切自然現象的“先主”;還包含“命運”的意思。祭天帝“騰格里汗”是蒙古族人要祭典之一。祭天分以傳統奶製品上供的“白祭”和以宰羊血祭的“紅祭”兩種祭法。近代東部盟旗的民間祭天活動,多在七月初七或初八進行。

2、祭火
  蒙古人的牧民、獵民十分崇拜火,這是因為他們的祖先篤信具有自然屬性和萬物有靈觀念的薩滿教,認為火是天地分開時產生的,於是對“渥德噶賴汗·額赫”(火神母)更加崇敬。祭火分年祭、月祭。年祭在陰曆臘月二十三舉行,在長者的主持下將黃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裏,感謝火神爺的庇佑,祈禱來年人畜兩旺、五穀豐登、吉祥如意。月祭常在每月七年級、八年級舉行。此外還有很多有關火的禁忌反映蒙古人對火的崇敬,如不能向火中潑水,不能用刀、棍在火中亂搗,不能向火中吐痰等。

3、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流傳下來的宗教習俗,在每年水草豐美時節舉行。敖包是石堆的意思。即在地面開闊、風景優美的山地高處,用石頭堆一座圓形實心塔,頂端立繫有經文布條或牲畜毛角的長杆。屆時,供祭熟牛羊肉,主持人致禱告詞,男女老少膜拜祈禱,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平安。祭祀儀式結束後,常舉行賽馬、射箭、摔跤等競技活動。敖包祭是蒙古人為紀念發祥地額爾古納山林地帶而形成,表示對自己祖地的眷戀和對祖先的無限崇敬。這一信奉薩滿教時最重要的祭掃儀式,現已演變成了一年一度的節日活動。

蒙古族禁忌:
  1、日常生活禁忌:蒙古人騎馬、駕車接近蒙古包時忌重騎快行,以免驚動畜羣;若門前有火堆或掛有紅布條等記號,表示這家有病人或產婦,忌外人進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為西方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動物的肉和驢肉、狗肉、白馬肉;辦喪事時忌紅色和白色,辦喜事時忌黑色和黃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腳、鞋、襪和褲子等;禁止在參觀寺院經堂、供殿時吸煙、吐痰和亂摸經典、佛像以及高聲喧譁,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獵。

2、火忌:蒙古人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認為火、火神或灶神是驅妖避邪的聖潔物。所以進入蒙古包後,禁忌在火爐上烤腳,更不許在火爐旁烤濕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爐灶,或腳蹬爐灶,不得在爐灶上磕煙袋、摔東西、扔髒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將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從鍋中取肉。

3、水忌:蒙古人認為水是純潔的神靈。忌諱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許洗女人的髒衣物,或者將不乾淨的東西投入河中。草原乾旱缺水,逐水草放牧,無水則無法生存。所以牧民習慣節約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潔,並視水為生命之源。

小結:蒙古族的風俗習慣看起來挺複雜的,其實很很多地方比起來算少的了。這些風俗習慣都跟當地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要想走進蒙古族,必須先了解好這些習俗,特別是民族禁忌,這樣才能跟大家和睦相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