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錫伯族大西遷的歷史

來源:人人運程網 3.14W

中國是一個有着漫長曆史文化的大國,有着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在歲月的雕刻下漸漸形成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你對錫伯族瞭解多少?你知道錫伯族西遷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來了解下吧。

揭祕錫伯族大西遷的歷史

  錫伯族西遷:起源
  西遷節是二百多年來錫伯族人民的民族傳統節日。在16世紀之前,錫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鬆嫩平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上。

據史料記載,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農曆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從盛京(今瀋陽)等地徵調錫伯族官兵1018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共3275人,由滿族官員率領,西遷新疆的伊犁地區進行屯墾戍邊。這一年的農曆四月十八日,西遷新疆的錫伯人和留居東北的錫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錫伯族家廟--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話別。次日清晨,錫伯族官兵及其家屬,告別了家鄉的父老鄉親,踏上了西遷的漫漫征程。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艱苦跋涉,到達新疆的伊犁地區。現在的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就是他們當年的駐地,那裏的錫伯人是他們的子孫。

從此,每逢農曆四月十八日這一天,人們都要在寺廟內拱灶,殺豬,吃高粱米飯,每户都去當家人,進行聚餐,來紀念錫伯族祖先西遷的歷史壯舉,暢敍保衞祖國西北邊疆的業績,緬懷離別的骨肉同胞。這一天遂成為錫伯族的傳統節日。

錫伯族西遷節:主要活動
  200多年過去了,每逢農曆四月十八日這一天,人們都將隆重開展各種紀念活動。西遷節的慶祝活動豐富多彩,包括野炊、射箭、比武、唱歌、跳舞等內容。特別是以獨唱和合唱形式演唱、以西遷過程為主要內容的徵調式西遷之歌,唱詞達四百餘行,三節為一樂句,全曲十二小節,歷經二百多年的豐富、加工和創作,已有7種之多,傳承至今,成為西遷節最獨特的文化表現形式。

西遷節這一天,錫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裝,歡聚在一起,彈響"東布爾",吹起"墨克調",盡情地跳起舞姿剛健、節拍明快的"貝勒恩"。姑娘們的"抖肩"、小夥子們的"鴨步"均惟妙惟肖,他們以此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這種節慶活動集中展示了錫伯族燦爛悠久的文化傳統、民族心理、民族情感、民間信仰、民風民俗及各種工藝和歌舞藝術,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寶貴价值。

小結:西遷節是錫伯民族的西遷戍邊紀念日。因時間是農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節"。因有懷念親人之意,又叫懷親節,新疆錫伯族同胞稱為"杜音拜專扎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