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文化的沉澱,苗族的喪葬習俗

來源:人人運程網 3.11W

中華五十六個民族,各民族都有不同的喪葬習俗,那麼苗族的喪葬習俗大家瞭解多少?苗族的喪葬,分天殤、凶死、產死、善終、壽終等,而葬法不同。

苗族文化的沉澱,苗族的喪葬習俗

夭殤:未成年而死者,謂之夭殤。凡夭殤均不辦喪儀式,也不能從門抬出。七歲以下夭折的,用稻草包裹着埋葬,七歲以上的裝在用木板釘成的棺埋葬。

產死,也叫凶死。對此類死者,居四大寨苗族,要給死者纏紅色腰帶和腳帕。葬後,在墳邊放一隻鴨子。腳、腰纏紅的可以在淺處撈到魚蝦,鴨子在水裏可以幫其撈魚蝦還債。

苗族老人的壽終喪事自始至終均由苗族巫師(苗語稱“褒謀”)來主持。老人一去世,即鳴炮一至三響通知族人,鳴炮俗稱:“送終”。殺一隻小豬,稱“落氣豬”。開路用苗語念,內容從開天劈地説起,敍述其部落首領及其英雄人物的事蹟,講述死者一生的經歷,告訴死者返回祖先居住的路線。上山前一天,親戚朋友前來悼念。

出殯時,吹嗩吶領先,用木棒打山開路,後是棺材。亡人之兒、媳、女等親友哭泣在後。過橋,孝子跪地,表示揹負老人過河,途中不丟買路錢。即請魔公擇期“做客”,親戚朋友前來弔喪,一般停屍於家中三至九天不等。出殯前一天“做客”,要砍馬,若死者系女性,馬由外家砍,系男性則由其姐家或妹家砍。各路弔客都差不多到齊後,即舉行砍馬儀式。先鳴槍放炮,一名孝子找着標槍,哭着牽一匹無鞍馬上前,馬後是找標槍的舉祭幛的孝子,婦女手持一把糯谷送行。

寨中男女老少及各路弔客,吹着嗩吶,鳴放槍炮,浩浩蕩蕩地走向砍馬場。場上栽一樁,樁上放有活動環,將馬拴於其上,所有孝子跪於砍馬場的一面,手端一碗酒舉行祭奠儀式。祭畢,嗩吶吹奏砍馬樂,魔公及長老念“砍馬詞”,念畢,圍馬場轉走三圈後,回到自己的位置。砍馬的弔客,須由孝子跪着請來,若弔客系舅家,則要多次請才來到砍馬場。這路砍馬吊客提着兩把馬刀,吹着嗩吶,圍馬場轉三圈。兩名砍馬人手持馬刀,先向馬作揖,孝家兩各持一壺酒,直向砍馬手嘴裏灌,砍馬手不能用手託壺,酒後,砍馬手雙手握着刀把,輕輕向馬砍去,表示敬意,接着便論着着使勁地砍。據説跑在前的多有吉祥,因而均互不相讓。砍馬結束後,即請孝家長者二十來人去喝“和氣酒”。至黃昏後,就給死者“開路”。

開路結束,出殯時,先將屍體抬到門外適應入殮。殮畢,一孝子頭戴斗笠,手持弓箭在前開路,另一孝子挑着送給死者的東西隨其後,再後是靈樞,靈樞後是婦女嚎哭,嗩吶奏樂送殯,不丟買路“錢”。到了墳地,靈樞入入事先挖好的墓穴,然後開棺整屍。開棺時,需用一張祭幛遮住死者面部,不許見青天。出殯安葬歸來,孝家殺牛宴請弔客。通過“倒簸箕”及解齋儀式後,孝子即可食葷,安葬的第二天,舉行送行、送火儀式。第三天舉行復山儀式。到墳上添土,整個葬禮到此結束。另外,苗族也有實行巖洞葬的,其中有的用棺,有的不用棺。《歸化訪冊》説:“青苗有不葬者,置屍山洞或巖任其乾去。”

總結:如果把一個生命的誕生比喻為春天的開始的話,那麼,死亡便是相當於一年中的歲末。死亡是人生最盛大的節日,而葬禮則是這個節日的曲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