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和冬至的區別,會有哪些不同呢?

來源:人人運程網 3.01W

立冬和冬至都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因為兩個都有一個冬字,所以很多時候很多人會把這兩個節氣搞混。那麼立冬和冬至有哪些不同呢?兩者又有何關係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立冬和冬至的區別吧!

立冬和冬至的區別,會有哪些不同呢?

一、時間不同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干支歷戌月的結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兩日。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

二、含義不同
  立冬:表示冬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此時天氣開始由涼轉冷。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左右。
  冬至:表示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此時天氣變得寒冷。冬至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前後。

三、氣候不同
  1、立冬
  我國古代將立冬後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2、冬至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説,顯然偏遲。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夜間逐漸變短,所以,有俗話説,“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另外,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關於“數九”,民間流傳着的歌謠是這樣説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四、習俗不同
  立冬習俗:迎冬、賀冬、吃水餃。
  冬至習俗:吃水餃、滕州羊肉湯、江南米飯、台灣糯糕、台州擂圓、蘇州釀酒、江西麻餈。

小結:冬至和立冬的時間是不同的,一個是在11月份還有另外一個就是在12月份左右,很多風俗也是不一樣的,冬至就比較的比較的温暖,立冬就會比較的冷。立冬吃水餃,冬至則是湯圓或者是米飯、米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