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喪葬禮儀,你都瞭解多少?

來源:人人運程網 5.12K

隨着現在人們生活的習慣或者是潮流的替換很多的民族的文化,也都是有很多發生了改變。那麼關於白族的喪葬禮儀你都瞭解多少呢?他們葬禮有哪些不同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白族喪葬禮儀,你都瞭解多少?

我縣羣山之間還保留着許多絢爛多姿的民俗文化,這是難能可貴的,傳統的白族葬俗文化便是其中一顆粲燦的明珠。
  我縣的葬俗文化尤以關坪團結一帶最具濃烈的民族氣息,參加過的人定然覺得在以簡潔和快節奏為主流的今天很難再找出比這更為精彩和繁雜的葬俗了。葬禮按時間可分三個階段,歷時數年之久。下面我就以關坪和團結一帶的葬俗為例,介紹一下雲龍白族的葬俗文化。

第一階段是前期的準備,包括生基的建造和壽房的準備,生基指活着的人提前為自己建造的墳墓,壽房既棺材。本地有一句俗語:“一輩子,三座房。”這三座房,一座是生活用房,而另兩座都是為死後準備的,指的便是生基和壽房,前半生為住房忙碌,後半生為後事忙碌,經濟不寬裕的人後半生甚至都在為還後兩座房的賬奔波忙碌,足見雲龍人民對自己生身後事的重視。

國人一直對自己在陰世和下輩子的生活狀況比較重視,古代帝王便是極致,只是現在都已是歷史文化了,在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下,能簡化的都在簡化,葬俗觀念和葬俗禮儀也在不斷化簡,紛繁複雜的原生態葬俗在大山深處的山地民族間還得以保留。

人們四十歲左右便開始着手計劃和修造自己的生基。立墓首先要請風水先生幫忙選一塊上好的風水寶地修建墳堂,以保佑能發家旺孫。然後再在墳堂裏打造墳墓,墳墓分內井和外室,外室高大雄偉,從外形看就像一座高大的門樓由地表延伸到地下,是選用上好地石料由專門的石匠師傅花數天打造的,墓石打造好後就選黃道吉日立墓了,立墓跟家裏建房上大梁一樣隆重,親朋好友都要前來恭賀。鞭炮聲中,散着的墓石被鑲砌成了一座壯觀的門樓樣外室,上方是大氣的樓檐,橫扁上刻有“壽亭”字樣,柱子上有龍鳳的浮雕,墓壁上雕刻有龍、麒麟、象、鹿、馬等象徵富貴吉祥的浮雕和對聯,門樓往裏才是墓碑,門樓前還豎有一對石獅子。在有些地方為活着的人修建墳墓恐怕是讓人難以接受的,會被認為是詛咒活着的人,但在雲龍卻恰恰相反,一個人到一定年紀還沒有把生基修建好就會不安心,只有看到自己陰間的宅子有了着落,老人們才會過一個安心的晚年。

再就是準備壽材(即棺槨),壽材要選用上好的木料,做好後用油漆漆很多遍,保證壽材有良好的防水防腐性,然後再繪上精美的圖案,講究的還會雕刻上鏤空的圖案。

這兩座房的花費是普通人家幾年的收入,所以經濟拮据一點的的人家早早的就得精打細算和省吃儉用了。

第二階段是葬禮過程,這是雲龍葬俗最為精彩的部分。老人過世後,盛大的葬禮有序地開始了,兒女們為老人淨身後換上事先準備好的壽衣,在親人的痛哭聲中老人被放入棺木。然後請先生看下葬的日子,這個日子不僅要考慮死者的生辰,還要考慮到家族及整個村的興旺,所以有時出殯的日子可能會在十幾天以後。在這十幾天裏,村子裏的人和親戚們會輪流來陪孝子們守靈。在等待出殯的日子裏,便是大張旗鼓地準備陪葬的物品。

這些陪葬品可謂五彩繽紛,看得你眼花繚亂。最醒目的是掛在門口的兩個“展鋪”,兩個“展鋪”,一個布的一個紙的,足有七八米高,老遠就能看到。它是用五彩的綿紙和綿布紮成的筒狀物,周長達三米,光不同顏色的布就要用好幾匹,整個造型雄奇漂亮。“展鋪”是白語,意思是“錢樹”,是給死者預備的搖錢樹。另一個更為狀觀的陪葬品是老人的座駕,有獅、象、鹿、馬,和真獸的體積不相上下,裏面用木頭和竹篾做骨架,外面蒙上綿紙,畫上顏色,乍一看眼是眼牙是牙,跟真的一樣,自己家做的加上親戚送的都擺在院子裏,好大一排,雄糾糾,氣昂昂的。馬背上還有馬鞍、貨物,這是送死者到陰間的馬隊。死者的棺材也經過精心打扮,棺材上方固定有紙糊的雙層轎頂,畫有花紋圖案,富麗堂皇,竟也有真物大小,表明死者是坐華麗的轎子去的。另外,還有“金童玉女”、“展傘”、“金山銀山”和親朋們送來的“花環”、“祭帳”,擺滿了整整一屋子。看到這些東西,如果相信真的有陰間,那死者在陰間過的是多麼富足幸福的生活啊。人們把在活着沒有實現的生活理想都寄託在這些紙質陪葬品上帶到另一個世界去享受了。用不大的花銷,實現了這麼宏偉的理想,個人覺得確實是個一舉兩得的好方法。我爺爺去世的時候,不算親朋們送的,光自己家裏的陪葬品就請了八個師傅做了整整七天。

葬禮另一個特別的內容是哭喪,這個哭喪哭中有唱,唱中有哭,字字含悲,句句帶淚。守靈時孝子們披麻戴孝,男左女右跪在靈堂前日夜為逝者守靈,而老人去世後每天都有親朋來弔唁死者,來者行禮的同時孝子就叩頭還禮,然後嗩吶聲響起,孝女們便開始哭喪,不是簡單的哭,而是邊哭邊唱,唱的調子抑揚頓挫,起起伏伏,內容表達對死者的思念和不捨,例如:阿媽呀,你怎麼就走了呀,你怎麼忍心丟下我們就走了呢,你起來啊,哪怕是讓我們再看你一眼,你一輩子吃了多少苦,現在我們長大了,可以孝敬你了,你卻就這樣走了,阿媽呀“。來祭奠的人,如果是親戚,婦女們就會一起陪哭陪唱,是朋友就會勸孝女們節哀,往往一撥尚未勸停下一撥弔唁者又到了,加上嗩吶和哀樂,真可謂哀聲震天,整個村子都籠罩在一種悲哀的氣氛中,讓人無法不動容

出殯的日子到了,頭天晚上陰陽先生會為死者做法事,超度亡靈,在各種禮器聲中先生的唱詞神祕而飄渺,彷彿死者的靈魂已隨歌聲幽幽升入天堂。據説先生的靈歌會為死者引路,送他們過奈河橋,否則亡靈找不到路,冥府不接收,死者就不能入土為安,到此為止,死者才算真正去世。第二天在聲勢浩大的送葬隊伍的護送下,死去的親人才真正下葬了。但有時下葬的隊伍半夜就出發了,因為必須在看好的時辰裏入土,我爺爺就是半夜下葬的。

整個葬禮無論從聲、色、氣氛等各個方面都達到了祭奠的極致,外地人見了定然深受震撼。
  逝者已經入土了,葬禮是否結束了?當然沒有,因為親人們的思念並沒有就此終止了,下葬以後就是多次的上墳掃墓,三天墳、七天墳、滿月墳、百天墳、清明、”鬼節“……新墳每次都是親戚們聚在一起上。第一年的”鬼節“尤為隆重,要為新去世的親人燒紙錢和冥衣,冥衣是布做的,裁剪得精美絕倫,衣、褲、裙、鞋、襪齊全。家裏的晚輩每人奉上一套,比較近的親戚會每家送來一套,在冥箋上寫祭奠者的姓名,輩份以及死者的地址,”鬼節“前掛滿一屋子,鬼節當晚燒了以後放入水中,託江河的水帶給冥府的親人(據説江河是與冥府相通的)。第二年便開始才燒紙剪的冥衣。

現在,你應該可以看出雲龍葬禮的特點了,延續時間長,隆重,色彩紛呈。千百年來古老的白族人民就這樣用最虔誠的心,最簡易的材料對生與死作出了最生動的詮釋,表達了對逝者最深最烈的懷念。

小結:隨着現在時代的進步,很多的地區的葬禮也開始發生了變化。但是白族的葬禮文化一直都是存在的,一直都是沒有發生改變的。無論丐姐是如何改變的,但是白族並沒有收到影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