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寺廟大全之慈雲巖寺

來源:人人運程網 1.2W

佛教是我國擁有最多教徒的一個宗教,它也是世界三大教會之一,影響力深厚。寺廟是佛教信徒們傳播佛法、信徒上香祈福的一個宗教場所。慈雲巖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它是距離島內最近的一個旅遊景點。大家是不是對這個寺廟很好奇呢?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寺廟大全吧。


寺院簡介
  慈雲巖寺,位於同安區新民鎮禾山村前山自然村後的豪嶺山上,是距離廈門島內最近的一處風景點。慈雲巖宮廟巍峨,旁有摩崖石刻,摩崖石刻上有着名的豪山石佛塔,後山上有石書房。周邊景色優美,草綠水茵,繁花滿樹,山香飄拂,泉水潺潺;冬春交會,雲霧迷朦,層巖疊閣、忽隱忽現,無異於人間神山。

廈門寺廟大全之慈雲巖寺

寺院歷史
  據《泉州府志》記載,巖寺建於宋端平年間(1234——1236年),初,豪嶺康氏族“十處士”寓遊之所,號慈雲洞。端平元年建寺,祀釋迦牟尼佛,即以年號端平命名,稱端平巖,後處士子侄康榮改稱慈雲巖,延沙門住持。剎下有井,其泉從石中湧出,號聖泉井,其東麓盤石有空穴,深尺餘,積水不幹涸,傳聞與海潮相通。康氏築亭其上,號聖水亭。

寺院格局
  明永樂年間,巖寺由釋性庵住持,香火甚旺,四方衲子云集,傳聞有僧99人,以至於一時香燈不繼,齋糧匱乏。鄉人康訓奴慨然割捨附巖前後良田30餘畝(田在和尚今豪山前格水庫,尤為和尚田)為寺產,並且增資捐建蓮宮,重修聖水亭,造慈雲塔,修建左右橋道。寺宇粗具規模,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壽石殿,聖果院,鐘鼓樓,慈雲塔。

嘉靖年間,興起了一股與佛有緣,入山讀書之風氣,山下舉子紛紛在巖寺周圍建造石室,辦學堂,一時山上書聲琅琅,生氣盎然。隨後慈雲巖出了林一才,柯鳳翔,康爾韞三名進士,使巖寺聲譽鵲起。

寺院景觀
  慈雲寺
  慈雲寺為現代重建,雕樑畫棟。奉三寶佛,中間為大雄寶殿,三寶佛,觀音菩薩,十八羅漢。作為鐘樓,右下方有聖泉,常年不竭,水甘甜可口,左為寮房、齋堂,從慈雲寺往上,有摩崖石刻,石佛塔,石室書院。大殿正前方為“勸念阿彌陀佛”摩崖石刻。

石佛塔
  豪山石佛塔,位於摩巖石刻上,始建於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塔構築於巨巖之上,坐東北朝西南,三層石構,通高7。1米.底層為正方體空心室,高3米,邊長3。5米,中開拱券門,高1。8米;中層構建主體平面呈八邊形,實心,八個立面各鐫一個楷書字“皇明永樂諸佛法典”,下承覆盆狀託座;頂層由6塊瓣凸狀整石組合,立面各有菩薩一尊,下附託座分三節:下部作覆盆狀,中部束腰,上部作八稜敞口喇叭狀。塔身頂蓋出檐,八角起翹,塔頂原立有釋迦石雕像,今已佚失。該塔風格獨特,造型線條富於變化,整體保存良好。

石書房
  豪山石書房,在石佛塔西面300米處的山頭上。順着慈雲寺的殿後,繞過石佛塔保護碑,再從碑後山道一直往上走就可到達。石書房巨石為頂,兩面砌牆,牆上開有一個窗户和門,房內有石砌的牀、桌。門外是一個院子,門口的右邊圍牆是一塊長方形的大石,形狀如豬。石書房是明代進士林一材和康有韞讀書處。林是同安潘塗人,隆慶五年(1571年)進士,任過雲南、廣西、山西參政。康是康厝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任過兗州知府。

摩崖石刻
  在慈雲巖宮廟後、石佛塔下的西側石崖上,有詩刻三處,鐫於上下相疊的巖石上。上石鐫明朝湖廣提學牛劉汝南行楷書直題六言詩《題端平巖二首》。劉氏題此詩3年後偕鄉賢李春芳同遊石佛山,並各鐫行楷書直題七言律詩一首於同一摩崖之下方。劉詩題為《同李員外春芳遊慈雲巖》,詩幅高2米,寬2。45米,落款“嘉靖丙辰(1556年)秋日南郭劉汝南題”;李詩題為《遊慈雲巖次劉學憲汝南韻》,詩副高2米,寬2。45米,落款“東明李春芳”。兩詩皆為抒述迴歸自然、悟禪向靜心境之作。詩中“慈雲巖”即慈雲寺。劉汝南所題《題端平巖二首》,是本地區目前所僅見的六言古詩摩崖石刻。

寺院文物
  環巖大石壁立,最頂上有石佛塔,為早明實物,塔下方有三塊巨石,上有明解元、進士、湖廣提學劉汝南,廣東潮州知府李春芳數方題詠,以及對面的勸念阿彌陀佛石刻。這些石刻被列為同安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清乾隆年間,同安旱,知縣唐孝本延請慈雲巖釋曉誠主持祈雨,在豪山祈雨,傳説曉誠率僧眾坐炎蒸中,水漿不入數日,果然感動上蒼,獲大雨如注。直至於光緒年間,巖寺香火依然興旺,時人題寺壁詩曰:“青松古柏傳鐘聲,丹鶴白雲繞塔影。林康鄉賢寒讀處,李劉詩韻醉遊人。”可資應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