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精髓是什麼,中庸之道精髓介紹

來源:人人運程網 2.14W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文明史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五年多年的歷史了。也正是因為這樣,中文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我們現在學的知識都是老祖先留下來的,在先秦時期出現了文化大繁榮的情況,我們現在還在學的儒家思想就是在那個時候出現。下面看看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精髓是什麼。

中庸之道精髓是什麼,中庸之道精髓介紹

(1)天道與人道合一天道就是誠,人道就是追求誠。這就是原天以啟人,盡人以合天。也就是要求人道與天道相吻合。《中庸》説:“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鄭玄説:“言誠者天性也,誠之者,學而誠之者也。”孔穎達説:“此經明至誠之道,天之性也。則人當學其誠之性,是上天之疲乏不為而誠,不思而得,若天之性,有生殺信着四時,是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也者,言人能勉力學此至誠,是人之道也。不學則不得,故云人之道。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者,此復説上文誠者天之道也。唯聖人能然,謂不勉勵而自中當於善,不思慮而自得於善,閒暇而自中乎道,以聖人性合於天道自然,故云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此復説上文誠之者,人之道也。謂由學而致此至誠,謂賢人也。言選擇善事而堅固執之,行之不已,遂致至誠也。”按照鄭玄和孔穎達的解釋,中庸之道的天道與人道合一為兩種類型:一是聖人的天人合一,二是賢人的天人合一。聖人的天人合一是本能的天人合一。賢人的天人合一是通過學習而達到的天人合一。應該説,還有凡人的天人合一。《中庸》説:“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可以説,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是聖人,學而知之、利而行之的是賢人,困而知之、勉強而行之的是凡人。不論是聖人、賢人,還是凡人,都能達到至誠、至善的天人合一境界。惟困而不學者不能致天人合一之境界也。

(2)天性與人性合一天道與人道合一的目的就是要將天性與人性合一。天性是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那人性也應該是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只有使人性達到了那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天性,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才能創制天下的大綱,建立天下的大本,才能通曉天地化育萬物的道理,才能達到中庸之道。

(3)理性與情感合一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表現在理性與情感的合一。人們的喜怒哀樂是人的自然屬性,是情感的表現,為了追求與天道、天性合一的至誠、至善、至仁、至真的人性,因而需要對情感加以約束和限制,所以《中庸》説:“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只有“致中和”才能天人合一(“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4)鬼與聖人合一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包括了鬼與聖人合一。《中庸》第二十九章:“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質證於鬼沒有疑問,就算是懂得認識了天;等到百代以後聖人出來也不會有疑問,就算是認識了人。説明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中的天包括鬼,人則包括聖人。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含有聖人合一。鬼是天地和祖先的總稱。所以古人的天的要領裏也包含了逝者(祖先)的成分,天字本身就是大人站在天下,頭頂藍天。

(5)外內合一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包括外內合一。《中庸》第二十五章揭示了外內合一。其文雲:“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而已也,所在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合外內之道,即外內合一,外內合天誠。所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又合一於誠。這種外內合一又可以視為品德意識與品德行為的合一,或者説成己與成物的合一,或者説是知與行的合一。

總結:看完小編整理的文章,大家對儒家思想有更深的瞭解吧。中庸之道也是做人的一種方式,也就是所謂的左右逢源,誰也不得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