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晉文化系統是什麼系統

來源:人人運程網 3W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有着上下悠悠五千年的文化背景,在歲月的長河裏,中華文化沉澱出了許許多多優秀文化,每一種文化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寶。山西地區是春秋是晉國的所在地,到戰國時則分成韓、趙、魏三國,故稱稱為三晉。那麼,你對三晉文化了解多少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探索三晉文化系統是什麼系統


簡介
  戰國時分成韓、趙、魏三國,故稱之為三晉。當時的晉或三晉疆域都遠超過山西。後世所用的晉或三晉則指山西省。西侯度文化,經匼河文化、丁村文化、許家窯文化、崎峪文化,直到14000多年前的下丁川文化,成為中國舊石器時期原始文化發展的完整序列。晉是黃河流域文化的中心,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民族融合帶來佛教在三晉的發展,它為山西留下雲岡石窟與五台寺廟羣,成為佛教建築、石刻、雕塑上的藝術寶庫。山西的戲曲歷史悠久,宋金的社戲、元的雜劇,明清梆子都是主要劇種,影響深遠。另外山西的醋、黃土窯洞、民間剪紙亦都表現了三晉文化的特色。

據歷史研究認為,“堯治平陽、舜治蒲阪、禹治安邑”的三都都在晉南。因此,可以説晉是黃河流域文化的中心,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西周時,為“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封叔虞於唐,因國都在晉水旁,改國名為晉。晉在周東遷、輔平王,“尊王攘夷”,爭霸中原中對周王室繼續存在和中原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由於地近戎狄,民族雜居,趙的胡服射騎代表中原文化對少數民族的吸收與兩種文化的融合。由於晉開國時注意“啟以夏政、疆以戎索”,促進法家的興起。李悝、申不害和韓非都是代表人物,對當時變法、治世、富國強兵起了重要作用。

秦統一後,封建王朝的國都西安、洛陽、開封恰好都在山西南部的外緣。山西由於山河繞其外、高原河谷居其內,成為“表裏山河、稱為完固”的地理形勢,既可以成為王朝的重要藩屏,又可以成為亂世割據的強藩。因地近邊塞、民族雜處,亦是民族融合的熔爐。例如北魏拓跋氏即於北部崛起,經過各族融合南下,不但促進政治上重新統一,又給華夏文化帶來新的刺激。正是這種民族融合帶來佛教在三晉的發展,在經濟上,山西農業發達,加上鹽池、鍊鐵,經濟十分繁榮,加上當時形勢,山西成為明初時移民外遷基地與明、清兩代起重要商業作用的山西幫的起源地。

文化特點
  三晉文化現象來看,至少有以下幾個特點是應該引起重視的牶一個是開放,一個是務實,一個是求新。依我看這是三晉文化中最有價值的東西。

開放性:這可以説是三晉文化與生俱來的特點。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曾經長期被迫流浪在外,走過了許多國家和地方,廣泛接觸到華夏和夷狄的文化,即位以後,加以融會貫通,形成了三晉文化的基礎。其中突出的一點,就是對人才的重視。不僅放手使用本國的人
才,而且大力招攬國外的人才。“楚才晉用”這個成語,概括的就是這種情況。另一個突出的例子是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趙武靈王認識到中原傳統的車戰不夠機動靈活,因此力排眾議,學習和引進匈奴人的辦法,用騎兵代替車戰,同時發揮弓箭的遠程作用,大大提高了三軍的戰鬥力,培養出了像李牧、廉頗這樣的名將。

務實:務實,從思想方法上説,就是實事求是;從政治理念上説,就是關心民生疾苦,就是民本思想。務實的精神可以説是三晉文化的精髓。這種文化思想,實際上促成了我國封建朝代史上兩個最好時期的出現,那就是“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

求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進步。三晉文化中的求新精神也是值得特別關注的。可以舉文學藝術方面的例子來説明這個問題。唐詩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瑰寶。唐詩之所以能得到如此蓬勃的發展,與唐王朝當局者開放的、兼收幷蓄的政策是密切相關的,與一大批山西籍詩人王勃、王維、柳宗元等的傑出貢獻也是分不開的。唐代詩人既繼承了北朝文學樸實敦厚的傳統,又充分吸取了南朝文學的營養。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又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作出新的探索,這才有了唐詩的繁榮。

鮮明特點
  三晉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地域文化,它又有自己鮮明的特點。瞭解三晉文化的本質和它的發展是有意義的,對解決今天的現實問題也會從中找到可能性的空間。民族融合性,兼容幷包性,地域差異性和黜華尚實性。

從現有的文獻看,道家的傳播大體可分為南北兩大方面。北方方面又分為以三晉之地的文子一支和齊國的黃老學派一支,其共同特點是以“道”為根本重建人文世界,具有明顯的“入世”傾向。南方一系則為莊子代表,發展《老子》去“欲”之説,進而將“長生久視”的取向扭轉為精神的自由亦即“逍遙”,表現出明顯的“出世”傾向。

北方系的三晉的一支有《文子》一書。過去普遍認為《文子》是偽書,是後人摘抄《淮南子》湊成的篇章。1981年在河北省定州市八角廊西漢墓葬中出土竹簡中有《文子》,經整理於1995年公佈①。竹簡共227枚2700餘字。竹簡的出土,使古本《文子》的面目大體地浮出歷史水面。與郭店本《老子》顯示的老子之學的基本傾向一致,《文子》主要從《老子》的無為、尚虛、貴柔及主在人後的宗旨出發,推闡出一番道家的治世之道。

古本《文子》假託周平王與文子對話。學者認為,這不是無謂的設辭,文子是晉人,而且是史官出身,他的學術背景正以三晉的史學為背景③,這與我們對老子學術背景認識有一致處。而且,據魏啟鵬先生考察,睡虎地出土的秦代竹簡《為吏之道》中,即含有文子之學的內容,即是説文子之學在北方的影響直至秦國。

儒家推崇三晉根祖文化,形成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內涵;三晉文化在傳承儒家文化精髓中,樹立了具有山西特色的三晉文化。

軍事文化
  腳踏山西,踩的是文化。晉北是大同雲岡石窟的五台山的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晉中是晉商的太谷孔祥熙的平遙日升昌的榆次常家大院的代表財富和地位的金融貿易文化;晉南的文化又是什麼呢?二里頭的夏文化太玄妙太遙遠;皇天后土的萬榮后土祠,比北京的天壇,更加厚重,更有來歷,更意味深長;晉南,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根祖文化,更是名播海內外;另有麻田八路軍總部的五台山晉察冀司令部的平型關大捷的三晉紅色旅遊文化獨樹一幟,三晉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讓人的緬想充滿馳騁的理由!也許是為了旅遊的定位,也許本就是這些地域的顯着的文化特徵。三晉軍事文化所延伸的邊際文化,對國人的影響是多麼的廣泛、深遠和持久。

近現代史,由於受三百多年的晉商遺風的浸潤,三晉民風變的些許的柔弱,但五千多年積澱下的厚重的軍事文化,所形成的雄健的強悍的三晉民風,依然在三晉子弟的血液裏一代又一代的奔流不息。南有傅作義,北有徐向前,這對軍事強人,代表了三晉的一個時代,是三晉軍事文化在那個時代的代言人。然而,哪個時代,這對軍事強人的老師閻錫山,則更是三晉政治和軍事強人的總代言人。只是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閻錫山本人及其領導下的晉綏軍,這本該值得歷史大書一筆的超重量級的人物和強大的軍事集團,則被限制、萎縮、淡化、醜化。

閻錫山在山西無不受北洋軍閥強大的勢力脅迫,並欲圖奪取之。此時,閻錫山採取了“保境安民,惟力是視”方策。民國時期,對山西的國民教育,基層的政權建設,以及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制定了宏偉計劃,這些都是在孫中山訪問山西的指導方針的落實。與此同時,閻錫山提出了“民德、民智、民財”的三大施政綱領。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裏,閻錫山大抓了山西的各項建設,工業、農業、農田水利建設都有長足發展,尤其是軍事工業的兵工生產,成績更為突出。有了這些比較堅實的物質基礎,這樣才有了抵擋北洋軍閥各派系的武裝進攻和北伐的成功。奉系軍閥張作霖,派20萬大軍攻打山西,費時8個月,山西依然固若金湯,張大帥只能撤兵而回;北伐時期,閻錫山及其領導下的晉綏軍,雖不是主戰場,情況卻十分耐人尋味,這是因為晉綏軍集團,牽制了對方太多的兵力和精鋭;抗戰時期,山西造的槍炮彈藥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抗敵的國共兩軍,有力地抵抗了日本鬼子的進攻。

“太原會戰”後,閻錫山駐於臨汾。1938年12月13日,閻錫山曾説:“我們今天軍事上的失敗,是過去數十年政治腐敗的結果。故,意中事。不必悲觀,不必失望。只要我們從今天起,立定革命的意志,認清革命的途徑,拿上革命的方法努力去幹,前途勝利是我們的。同時,我國多年的腐化惡習,沒有今天日本的大力掃除,新的革命力量怎能順利成長

這麼一個民國時期的“模範省”當家人;這麼一個抗戰時期的“模範戰區”的最高代表;這麼一個曾經和泰戈爾一起探討哲學、詩詞的大師級人物;這麼一個為中華民族解放作出過突出貢獻的人,至今還得不到國人的瞭解、理解和尊敬,更談不上什麼懷念。改革開放快要奔向三十年了,很多的媒體、網站對閻錫山有的只是挖苦和諷刺。一條窄軌鐵路——同蒲鐵路線的建設,還有人説三道是。閻錫山在建設同蒲鐵路線的時候,當時全國有幾根鐵路?!南京中央政府口頭説要給一些錢。畫餅充飢的事情沒猜錯,鐵路建設中建成後,都沒見到中央的一分錢。閻錫山為建設這條窄軌鐵路,費了吃奶的力氣。鋼軌購買,基本用的是廢舊品,還是建了一段,不得不停下來。沒錢啊!最後只能用軍隊輪流當建設工人,建成一段馬上運營一段。算盤底下成長起來的閻錫山,建設同蒲線窄軌鐵路,肯定自有他的想法,但聰明絕頂的閻錫山,難道不知道一條窄軌鐵路,如何能擋住外來的入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