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姓氏的來源,阿史那的歷史名人

來源:人人運程網 2.79W

在百家姓中有一個姓氏叫阿史,它那是突厥可汗的一個姓氏,據傳説説:阿史那族是受狼神的保護,因為受的指引,才贏得戰爭的勝利。是不是對這個受保護的民族感到好奇?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阿史那的由來以及在歷史上的名人吧。


 簡介
  阿史那(Ashinas)是突厥可汗的姓氏,意思就是蒼色的狼眼,阿史那氏具有闊面碧眼的人種特徵,中亞東部,蒙古高原西部以及阿爾泰山的遊牧民,阿史那氏第一任可汗伊利可汗率領突厥部眾滅柔然,建立了繼匈奴之後的第二個北方遊牧汗國。由於權力體系不完善,突厥分裂,阿史那氏的達頭可汗和沙缽略可汗分別建立了西突厥和東突厥,此後阿史那一族逐漸衰落。阿史那出自“平涼雜胡”,匈奴之別種,具有塞種和匈奴血統,是五世紀初被北魏逐出河西走廊的“沮渠氏”,以及它發跡於“高昌西北”之山間牧場,則是可取的史料。

阿史那姓氏的來源,阿史那的歷史名人

傳説
  《周書·卷五十·列傳第四十二·突厥》雲:“突厥者,蓋匈奴之別種,姓阿史那氏,別為部落。後為鄰國所破,盡滅其族。有一兒,年且十歲,兵人見其小,不忍殺之,乃刖其足,棄草澤中。有牝狼以肉飼之。
  及長,與狼合,遂有孕焉。彼王聞此兒尚在,重遣殺之。使者見狼在側,並欲殺狼。狼遂逃於高昌國之西北山。山有洞穴,穴內有平壤茂草,週迴數百里,四面俱山。狼匿其中,遂生十男。十男長大,外託妻孕,其後各有一姓,阿史那即一也。子孫蕃育,漸至數百家。經數世,相與出穴,臣於茹茹。居金山之陽,為茹茹鐵工。金山形似兜鍪,其俗謂兜鍪為”突厥“,遂因以為號焉。或雲突厥之先出於索國,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謗步,兄弟十七人。其一曰伊質泥師都,狼所生也。”也就是説,突厥阿史那部被別國滅族,只有一個十歲的小兒倖存下來。一隻母狼收留了他,將他哺育長大,並將他與狼相配。敵國得知,重新又派人將他殺害,並打算把與他相配的母披一併殺害,身懷有孕的母狼於是逃件高昌國之北山,生下十男,子孫繁育,逐漸興盛。正是由於這樣的緣由,突厥族對狼頂禮膜拜。在突厥民族英雄烏可斯町汗的傳説中,引導他們,狼進兵進、狼停兵駐,最終取得勝利。《通典》卷一九七《突厥上》曰:“侍衞之士,謂之附離(bori),夏言亦狼也。”《隋書》與《北史》記阿史那氏為君長,皆有“牙門建狼頭纛,示不忘其本”之言。狼無疑是突厥族神聖的圖騰物,因而突厥諸部落中,對狼至為崇拜,每於旗纛上圖以金狼頭。突厥可汗亦每以狼頭纛賜其臣。

起源人種
  突厥的源流並未有定論,大致可以確定的是,他們應該帶有塞種及匈奴的血統。大部分突厥形成了今天的哈薩克人,烏茲別克人等中亞突厥語民族。認為自己是突厥的直系後裔,他們認為突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48年立國的北匈奴。西元6世紀突厥部落遊牧於金山(今阿爾泰山),初歸附於柔然。西魏時首領土門擊敗鐵勒,破柔然,建立政權,東至大興安嶺,西抵西海(鹹海),北越貝加爾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隋初分裂為東西兩部,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年)攻滅東突厥,唐高宗顯慶四年(658年)唐又滅西突厥,餘部西遷中亞。但是在武后(武則天)時期,再度建立後東突厥帝國。約在7世紀末8世紀初,最後亡於回紇。根據“木杆可汗……狀貌奇異,面廣尺餘,其色赤甚,眼若琉璃”,因此阿史那氏是典型的黃白混血的南西伯利亞人種,通過阿爾泰其他民族混有高加索人的成分。波斯地理學着作Hudud Ul Alam記載哈扎爾汗國的汗族為Asna一系,讀音上非常近似突厥汗國的阿史那氏,那麼阿史那部族王族的Y染色體或許有Q1b。[3] 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唐代有突厥族阿史那氏,改姓史

歷史名人
  都藍可汗
  阿史那雍虞閭
  588年-599年

啟民可汗
  阿史那染干
  599年-609年

始畢可汗
  阿史那咄吉世
  609年-619年

處羅可汗
  阿史那俟利弗設
  619年-620年

頡利可汗
  阿史那莫賀咄設
  620年-630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