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欣賞:高山族民歌《除草歌》

來源:人人運程網 1.66W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頻繁,民歌早已風靡了大江南北。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高山族民歌《除草歌》的賞析,希望大家通過這首歌謠,瞭解海峽對岸兄弟同胞的生活方式。


  《除草歌》是一首高山族民歌。高山族絕大部分居住在東部山區及大陸東南沿海島嶼,人口約60萬,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尼語族,有多種差別較大的方言。先世為古閩越人的一部分,明代以前,多以地名稱之,如“夷州”、“夷山”、“流球”、“琉球”。明末鄭成功驅走荷蘭殖民者以後稱“東番夷”、“土番”。清沿明習稱其住地為“番社”。由於分佈地區、方言和文化習俗方面的差異又分為“阿美”、“排灣”、“泰雅”、“賽夏”、“布農”、“曹”、“雅美”、“魯凱”、“平埔”等九個不同族羣,也有人認為“邵”也是相對獨立的族羣,所以應該是十個。其中,人數最多的是阿美,其次為泰雅,最少的是邵和雅美。

民歌欣賞:高山族民歌《除草歌》

唱歌是高山族各族羣文化生活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凡舉行儀式、耕作、打獵、出草、戀愛、飲酒都要唱歌。按照各類民歌所承擔的功能,高山族民歌可以分為七類:
  (1)祭祀歌,包括祭祖先歌、出草歌、狩獵祈禱歌;
  (2)民族儀式歌,成年儀式之歌、結婚或訂婚儀式歌;
  (3)咒詛歌,乞雨歌、退散病魔歌;
  (4)勞動歌,山上勞作之歌、耕作與收穫之歌;
  (5)飲酒歌,歡迎客人之歌、聯歡歌;
  (6)愛情歌,戀愛問答歌、求婚歌;
  (7)敍事歌,敍戰功歌、報告本領歌等等。

《除草歌》又作《出草歌》,這種題材的歌在好幾個族羣中都廣為流傳。二聲部形式的《除草歌》,有時它的一個聲部唱襯詞,另一聲部加説白,意思是:田裏有雜草,我們一起來除掉它;太陽高照,它曬得我們好難受。二聲部的關係基本上是對位式的,聲部間的音程包括了七、六、五、四度等較寬的結合,加上不同節奏之間的交替進行,使音樂此起彼伏,錯落有致。而單聲部獨唱段落與多聲部段落的輪流出現,又增加了另一種對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