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節的來歷是什麼,上巳節是什麼節日?

來源:人人運程網 2.15W

大家對我國的傳統節日熟悉嗎?你知道上巳節是什麼節日?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而這些文化值得大家去學習、去了解它。上巳節在現在也比較流行,大家知道這個節日是怎麼來的嗎?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上巳節的來歷是什麼,上巳節是什麼節日?

  上巳節的來歷介紹
農曆三月上旬的上巳日,是我國古代民間傳統的上巳節。它是我國古代最為流行的節日之一,在南北朝以前尤其流行。上巳節是上古時的名稱,魏晉以後固定為三月九年級。

上古時為什麼要將三月上巳日定為一個節日,沒有明確的文獻記載。據巳字之意,為陽氣盛極,即將回復,大概是取借陽氣正盛,到水邊洗除舊污的意思。

上巳節的最大特點是離不開水。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周朝,三月上巳日時就曾有一種宗教活動—祓禊。所謂祓,是指祓除病氣,使之清潔;楔是指清潔身體。祓禊就是通過洗灌身體,達到除去災禍、祈求致福的一種祭祀活動。周朝有專職女巫掌管此事。

春秋時期,已有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到了漢朝,三月上巳已確定為節。

每到這一天,官民都要去水邊洗澡,連帝王后妃也去臨水除垢,拔除不祥。

由於三月上巳日每年並不固定,為了方便記憶和統一進行活動,所以魏晉時就規定農曆三月九年級為上巳節。

上巳節最初的活動主要是洗澡,但洗澡之地並不是隨便找一處水即可,而是要選擇一個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的清澈流水之地。人們也趁機舉行一些娛樂活動。曲水流筋是三月三上巳節的重要遊戲。所謂曲水流筋,就是古代人們舉行完拔楔儀式後,三五朋友聚集在一起,選一段彎曲的小溪,將盛着酒的筋(即酒杯)浮於水面上漂流,人們各自守候在一地,酒杯漂到誰處,誰就取飲,由此藉以取樂。民間傳説此遊戲傳自漢武帝,但實際上週代就有所謂“同楔曲洛”的説法,也就是修楔後同飲於曲洛,大概那時已有曲水流筋的遊戲了。後來人們每逢此節,都藉此為戲,並在宮廷或名勝處建流杯亭,鑿石作曲水流杯池,供人們觀賞遊樂。據史書記載,兩漢至唐宋時,上巳節曲水流筋曾盛極一時,各地都留有上巳節盛會的名勝古蹟,如曲水壇、曲江亭、玉華池等名勝古蹟。

歷史上最着名的一次曲水流筋,要首推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會稽蘭亭與友人的聚會。據史書記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上巳節,王羲之偕同友人謝安等四十一人,在蘭亭修楔後,也傳承古俗,舉行曲水流腦活動。有所不同的是,當酒杯漂到誰處,誰就要即興飲酒賦詩,作不出詩的就要罰酒。在這次曲水流筋的遊戲中,有十一人成詩兩篇,有十五人成詩一篇,一卜六人沒有成詩,各罰酒三杯。王羲之事後將人家的詩集起來,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乘興而書,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這次蘭亭大會,雖然也舉行拔楔的祭祀儀式,但主要是通過曲水流筋活動,突出詠詩論文,飲酒賞景,因而大大沖淡了原來的信仰民俗色彩。上巳賦詩之俗,由此而起,並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紹興,由曲水流筋帶來的這種詠詩飲酒的雅俗,一直盛傳不衰。直到今天,中外書法家每年農曆三月三,都要到紹興蘭亭聚會,潑墨揮毫,紀念王羲之,並進行曲水流筋遊戲。蘭亭故居還保留了“流水亭”,亭前有曲水,亭中陳列着一張明代仿製的曲水流筋石刻圖,生動再現了當時這一遊戲的真實情景。

古代過上巳節還有吃五彩蛋的習俗。人們在過上巳節時先將雞蛋、鴨蛋或鵝蛋煮熟,染上各種顏色,並且還帶上棗子,像曲水流腦遊戲一樣,將棗子和彩蛋投人水中,蛋、棗順流而下,人們各守護在一處,當蛋、棗漂流到誰處誰就取食。古人將之稱為“曲水浮素卵”和“曲水浮絳棗”。在中國民間,卵喻懷孕,是婚配的象徵;絳棗就是紅棗,棗子諧音早生貴子。上巳節的浮素卵和浮絳棗活動,具體反映了人們祈求婚姻美滿、早生貴子的美好願望。

人們於。上巳節作此祈求活動,説明了此節原本是與婚配有關的節日。先秦時男女之間接觸和戀愛還比較自由,故上巳節與婚姻的關係,在《詩經》中多有反映。

《詩經》中的《溱洧》篇就生動地描寫了鄭國青年男女,利用春天三月桃花水漲時出去洗澡的機會,自由聚會、笑謔歡樂的場面和氣氛。現譯載如下:“溱水流。洧水漲,溱水浦水寬又廣。姑娘小夥聚一堂,人人手裏蘭花香。姑娘問:‘清水洗澡怎麼樣?’小夥答:‘已經去一趟。'’消水邊上熱鬧又寬廣,再洗一遍又何妨?‘小夥姑娘情話多,互贈芍藥永不忘。”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首詩中是女方主動邀請男方一起去洗澡,可見上古民情與後世不同。由此也可看出先秦上已節實為青年男女互相結交的節日。後來,在漢族封建社會制度的統治下,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上已節已不。允許男女青年自山往來和戀愛,以至於上巳節的性質發生了變化,成為名存實’亡的節日。

“清明上巳共一時”。由於上巳與清明日期相近,且上已“拔楔”己被春遊所代替,而春遊又是清明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所以上巳節逐漸被清明節取代。大約到了唐代,三月三逐漸變成了一個以春遊、踏青為主的節日。這天,皇帝往往在曲江池大宴羣臣,貴婦們則鬥富誇一奇。杜甫《麗人行》中的詩句“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就生動地描繪了唐代士女們三月三遊樂的情景。上巳節踏青之風非常盛行,哪怕是這天下着毛毛細雨,人們照樣興致勃勃地去踏青。正如~一首唐詩所云:“上巳接寒食,鶯花寥落晨;微微潑火雨,草草踏青人。”

原本是上古擇婚節的上巳節,由於漢族封建禮教的束縛,它的原有意義在漢族地區已被忘得一乾二淨,成為一個休息、遊樂和集市貿易活動的節日。但在某些少數民族地區,卻仍然保留了它的某些原有習俗,如白族的大理三月街、壯族的三月三歌好節、侗族的三月三等。

小結:看完上面的內容介紹,是否喚起了你對傳統節日的興趣呢?關於上巳節的節日文化還有許多,大家可以繼續去了解一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