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寺廟大全之西山巖

來源:人人運程網 2.09W

佛教是我國擁有最多教徒的一個宗教,它也是世界三大教會之一,影響力深厚。寺廟是佛教信徒們傳播佛法、信徒上香祈福的一個宗教場所。西山寺位於廈門市同安區,始建於公元888年。大家是不是對這個寺廟很好奇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寺廟大全吧。


簡介
  同安西山巖,千年古城廈門市同安區的西北,一條雄偉的山脈由蓮花山蜿蜒南來,奔騰起伏,矯若遊龍,號稱天龍山。天龍山的“龍頭”海撥324米,形如雄獅觀日,又稱“獅山”;位於同安古城西側五公里處,俗稱“西山”或“西山巖”、“西嶽古巖”。

廈門寺廟大全之西山巖

結構
  同安西山巖,千年古城廈門同安的西北,一條雄偉的山脈由蓮花山蜿蜒南來,奔騰起伏,矯若遊龍,號稱天龍山。天龍山的“龍頭”海撥324米,形如雄獅觀日,又稱“獅山”;位於同安古城西側五公里處,俗稱“西山”或“西山巖”、“西嶽古巖”。

西山一峯獨秀,雄峙海隅,屏護千年古城同安;地扼漳泉,俯瞰金廈,“北引蓮峯,南吞鷺海”;山上奇花異草,怪石流泉,雲海松濤,氣象萬千,自古以來就是閩南的遊覽勝地。

歷史
  據《同安縣志》記載,唐末廈門名士陳黯,曾隱居於西山,並於文德年間(公元886-888年)倡建“白雲巖寺”,供奉三寶文佛,即釋迦牟尼。此為西山建寺之始。歷四百多年風雨滄桑,白雲巖寺至元末毀於火災。“荒山已絕前遊盛”,寺廢山衰,令人歎息。

元末泉州遭受十年戰亂。據同安邵氏族譜記載,同安邵氏一世祖邵亨,字時通,“業儒有聲”,由晉江邵厝攜弟侄遊學於汀、漳、潮、惠,途經同安,登臨西山,深愛其“抱異負奇,獨含元氣”,遂舉家遷居西山東麓的橄欖嶺,即今甘嶺村,耕讀為業,詩禮傳家,漸成同安望族。明洪武年間,同安邵氏二世祖邵恭,字孔誠,體承父親“購西山,復唐寺”的宏願,積累巨資,購下西山巖風景區所在的大部分山林地,將東西四至詳細記載於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所立遺囑之中,並自號“西山公”。

乾隆年間同安橄欖嶺邵蕤春等二十九户鄉親從西山“半山宮”奉請“護國尊王”金身與香火,東渡台灣謀生,定居於三重埔(今台北三重市),繁衍成族。其後裔於1971年建成三重市護山宮,供奉兩百多年前由同安西山保護先民渡台的護國尊王神像,成為台北地區香火興旺的寺廟。

自清代中葉以來,雖然經歷了多次改朝換代,西山巖在邵氏族眾的精心呵護和住寺僧人的慘淡經營下,山林茂密長青,寺廟香火不斷,鐘鼓長鳴。近代,泉州崇福寺住持、南少林高僧妙月禪師(俗名邵丕恩,1882-1944年)多次到西山白雲巖弘法,佛學精深,武術高超,一時傳為佳話。解放以後,根據國家的林業和宗教政策,西山巖的山林地歸屬以及寺廟管理均維持數百年來的傳統,一直沒有改變。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神州大地撥亂反正,國家的宗教政策和林業政策逐步落實。在當地邵氏族眾及海內外善男信女的鼎力支持下,白雲巖寺佛像重雕,殿宇翻新。被改變的部分山林地的權屬,經1984年廈門市中級法院的判決和同安縣人民政府對山林地重新定權發證,終於撥亂反正,維持六百年來的山界不變。在各級政府關心支持下,西山的封山育林、水土保持取得重大進展。

如今,三秋桂子,十里松濤,連天雲海,參差殿宇,已成西山迷人的景觀。正如山門對聯所描述的:“一山紫氣擁慧日,萬壑青松卷祥雲”;“名山隱禪林,十里松濤聞獅吼;勝地疑仙境,三秋桂魄伴龍吟”;“雲開浯海東瀛見、巖輔銀城西嶽雄”。

1993年四月,旅居台灣三重市的邵氏宗親首次組團返鄉祭祖,登臨西山,進白雲巖寺及護山宮祖廟進香。1994年台灣邵氏宗親捐款300萬新台幣,與同安宗親聯手,共集資近200萬元人民幣,擴建狹小的“半山宮”為建築面積560多平方米的寺廟建築羣,並按三重市的命名,改稱“護山宮”。這一盛舉充分體現了兩岸同胞難捨難分的地緣、族緣、文緣和神緣,在閩台兩岸宗教、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記錄。在擴建半山宮為護山宮的碑記中,作者曾賦七律一首以紀勝概:

“血戰孤城半壁紅,力匡唐室建奇功。千秋正氣睢陽齒,萬古高風義士容。西嶽棠蔭無雙地,東瀛澤沛有三重。嵯峨殿宇迎曦日,兩岸淵源一脈通”。

西山巖山體佔地近三平方公里,與廈門島內萬石山南北相望,規模相當,是廈門郊區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之一。山上,“西嶽龍泉”、“紫雲洞天”、“佛光普照”、“梵塔凌空”、“雄獅觀日”、“雙鳳朝陽”、“羅漢茗香”、“侍郎餘韻”、“杏林春雨”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正在逐步修復或規劃建設。

2001年在市建委等部門的支持指導下修建起來的三門洞仿古石質山門,雄偉壯觀,屹立於西山東麓。山門正面,中國書法家協會啟功先生親筆題寫的“西山白雲巖”橫匾,風流藴藉,莊重典雅;着名書法家周志高行草書寫的主聯“山扼漳泉,氣象萬般吞鷺海;寺凌金廈,鐘聲千載響唐音”,筆力千鈞,氣魄不凡。聯文與書法珠聯璧合,為天龍山的“龍頭”——西山巖畫龍點睛,增光添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