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茶戲起源 文化交融的生活環境

來源:人人運程網 2.32W

我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採茶戲文化也隨之興起,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促進當地的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們應加大宣傳力度,擴大社會的影響力,發現更多的採茶戲文化。在文化的交流中,做好推廣跟宣傳,多參與區域性文化活動,增強影響力。讓我們共同攜手,下面一起來看看中國戲曲文化採茶戲的起源吧!

採茶戲起源 文化交融的生活環境

  採茶戲主要流行在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在不同的地區其名稱也不相同,比如在廣東稱"粵北採茶戲",在湖北則有"陽新採茶戲"、"黃梅採茶戲"、"蘄春採茶戲"等。其中,江西的"採茶戲"最為普遍,種類也多。在江西採茶戲的劇種中就有"贛南採茶戲"、"撫州採茶戲"、"南昌採茶戲"、"武寧採茶戲"、"贛東採茶戲"、"吉安採茶戲"、"景德鎮採茶戲"和"寧都採茶戲"等。這麼多名目的劇種,大多形成於清代中期到清代末年的這一段時間裏。 採茶戲,脱胎於採茶歌和採茶舞。其證據有兩個。一是採茶戲作為一種戲曲,就要有曲牌,而採茶戲中最早的曲牌名就是"採茶歌";二是採茶戲的人物表演形式和民間的"採茶燈"極為相似,和茶燈舞一樣,最初的採茶戲一般只有兩小旦一小生,或者是一旦一生一醜,被稱為"三小戲"。此外,不少地方的採茶戲,比如蘄春採茶戲,保留了很多采茶歌、採茶舞的演唱形式。

採茶戲在風格上與花燈戲、花鼓戲相近,並且在發展中相互之間有影響。花燈戲主要在雲南、廣西、貴州、四川、湖北、江西等地流行,以雲南花燈戲種類為多,花鼓戲種類則以湖北、湖南為多,這兩種戲曲的形成時間和採茶戲都差不多,起源也都是民歌小調和民間舞蹈。這就使得它們的風格比較接近,並在發展中相互學習借鑑。茶對戲曲的影響除了體現在採茶戲的產生上外,還體現在其他方面。茶文化影響着劇作家、演員、觀眾,浸染社會生活的每一個方面,以至戲劇一刻也離不開茶。在明代,有一個叫做"玉茗堂派"(也稱臨川派)劇本創作流派,其得名原因是大劇作家湯顯祖嗜茶而將臨川的住處命名為"玉茗堂"。最初民間曲藝如彈唱、相聲、大鼓、評話,包括戲劇在內,其演出場所最初是在茶館,或者是演出場所兼營賣茶。因此明清時期,營業性的戲劇演出場所都統稱為"茶園"或"茶樓"。而戲曲演員演出的收入,最初也是由茶館支付的,也就是説賣茶是主業,演戲只是為了娛樂茶客或吸引茶客。因此有人説:"戲曲是我國用茶汁澆灌起來的一門藝術"。

採茶戲的出現,豐富了當地方的文化活動,表現了當地人淳樸的民土風情。作為民俗文化的精粹,我們應該去好好保護,讓它一直繼承下來。家鄉的山美,家鄉的水清,家鄉的採茶戲更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