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酷暑如何養生與減災?

來源:人人運程網 4.46K

7月23日,是農曆的小暑與大暑交接之日,也是星座的巨蟹與獅子交接之日,在節氣交接之際,特別是進入大暑以後,也是一年之中的災害頻發之時。那麼在進入大暑之際,以及在整個大暑期間,應該怎樣注意養生與減災呢?
  大暑期間,是從公曆的7月23日大暑起,至8月7日立秋之日止。進入大暑以後,炎熱的程度達到一年中的最高峯,氣温一般高達35度以上,個別地區或日子,會高達37—40度左右,給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而且整個暑期,也是各種災害頻發的時期。
  炎炎夏日,酷暑難當,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中暑人數明顯增多,當37℃以上的高温持續6天以上時,中暑人數會急劇增加。天氣太熱,我們要以預防為主,常收聽當地天氣預報是十分有益的,在家也好,外出活動也好,應巧妙地避開最高氣温段,尤其是避免烈日暴曬,防止皮膚灼傷;家中與辦公,要加強通風換氣,有條件的也可採用空調風扇等調温措施。
  中暑的誘發因素很複雜,但主要原因還是氣温。此節氣是心血管疾病、腎臟及泌尿系統疾病患者的一大危險關頭。所以心臟病、糖尿病和前列腺炎等患者,在此節氣中要格外小心。
  大暑節氣是大熱天,運用飲食的營養作用養生益壽,是減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證。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尤其推崇藥粥養生,藥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
  暑期之時,高温高濕,在中醫學中,濕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故食療藥膳以清熱解暑和温熱昇陽為宜,比如綠豆粥、南瓜粥、荷葉粥、蓮子粥、紅棗粥等,都可起到温胃去濕的作用。
  在節令交接之際,一般易發自然變故,在整個暑期之中,也易發各種災害。尤其今年是辛卯年,本來就是辛金與卯木相剋,加之暑期的六月,又是乙未月,又是木土相剋,金木相剋或木土相剋,都預示易發金屬類或地質類的災害,主要表現在金屬碰撞、交通事故、爆炸槍擊與洪澇滑坡等方面,比如大暑之際的水淹數城、礦難數處、客車爆炸、動車追尾、雷電強擊等事故,就是暑期災害的集中預示,而且此類的災害,在之後半個月的暑期之中,還有重演或加劇的可能,故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加強防範意識,積極主動防災減災。

盛夏酷暑如何養生與減災?

那麼具體到個人來講,怎樣進行防災減災呢?
  一是從心態上注意
  暑期之中,高温高熱,也容易導致心情煩躁,脾氣見長,吵架發火等現象,不但會工作失誤,有時也會影響婚戀感情與人際關係,故在此期間應注意納涼避暑,調整心境,求同存異,忍辱負重,化解矛盾,避免衝突,儘量減少事業損失與感情類的傷害,保持一顆冷靜的心態,是減災的最好措施。
  二是從方位上注意
  今年大的環境,是金木相剋,而本月小的環境,是木土相剋,這兩者都預示強烈的碰撞、跌落、衝擊、震盪(比如地震滑坡)等。從大方位上看,本農曆的六月中,尤以東方、西南與南方為重,從個人小方位上看,在你出生地(或生活工作十年以上的居住地)的東方、西南、南方為重,故在此半月之中,應儘量少去這幾個方位,或在接觸這幾個方位時,一定要謹慎小心,提高警惕性。或者也可以在家中或辦公的這幾個方位,擺放一些水晶的、或盛水的器具,來緩解災氣。
 三是從交通上注意
  前面説過,本暑期的災害,也多發生在車輛交通方面,故在這個暑期的半個月中,應儘量減少外出,儘量減少駕駛與乘坐交通工具的時間,如果實在需要出行,則應做好自身的安全保障,或準備必要的防護措施等,個人適當佩戴一些水晶的飾品,也有助化減災氣。
  四是從物質上注意
  暑期對你造成危險的東西,多是一些尖鋭的、堅硬的、鋒利的、或流動(比如水流、電流等)的、衝擊性的物質,故在此暑期,應儘量減少接觸刀槍劍戢、或金屬類的利物、以及鋒利的物質等;如果實在需要接觸,則應加強防護措施,並且謹慎小心;還要特別提醒,在雷雨天氣,不要爬山或登高,以防雷擊;在涉水過河或游泳洗澡時,更要注意安全;此外還要檢查自己的住房,有沒有質量問題,或水災火災隱患等。
  五是從命理上注意
  如果命中有金木相剋、或木土相剋、及水土相剋等組合的,不論喜忌與否,在此暑期都會有一定的應驗,故更應提高警惕,全方位注意減災。有金木相剋組合的,可採用水類的物質(比如水晶水具等)來緩解;有木土相剋組合的,可採用火類的物質(比如光電類的)來中和;有土水相剋組合的,可採用金類的物質(比如金屬飾品)來通融。
  在強大的自然面前,我們人類的力量顯得十分眇小,我們不要叫囂改造自然,更不要以為“人定勝天”,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順應自然,保護生態,因勢利導,在力所能及的範疇內,作一些趨吉避凶的自我調整,來減輕各種災害對我們的衝擊,最大限度地實現天地人的和諧相處,這才是為人之道。
  同時提醒大家:今年是金木相剋之年,災害較多,既使這個暑期過去了,也並不意味着剩下的日子就高枕無憂了,比如在農曆的八月丁酉月,與流年辛卯,構成天剋地衝,也預示動盪不安,故在此年底前,都不可掉以輕心,都要繃緊防災減災這根弦,有一定的防護準備,總比屆時手忙腳亂要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