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白族起源,關於白族的資料

來源:人人運程網 7.87K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所在,通常民族文化體現在飲食、衣着、住宅、語言、文字、文學等。你白族瞭解多少?你知道白族起源於哪裏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簡述白族起源,關於白族的資料

  白族歷史
  起源
  白族的起源具有多元的特點,最早的白族先民由洱海周邊的土着昆明人、河蠻人與青藏高原南下的氐人、羌人融合形成,之後又融入了部分叟人、巂人、爨人、僰人、哀牢人、滇人、漢人等多種民族。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由於征戰、拓土、商貿、屯墾、駐邊等歷史原因,白族才逐步形成當今白族之雛形。

從明朝到1956年白族民族身份得到確立的幾百年內,是白族大量漢化的過程。現代白族除了大理州外,從丘北的馬者龍、昆明的西山、元江因遠、楚雄南華、保山的舊寨、麗江相互之間呈不連續分佈的事實也反映了這一點。歷史學家馬耀的觀點是白族是異源同流,即白族是由一個藏緬文化主心骨的族羣同化了大量不同來源的人形成的民族。華夏文明、古印度文明兩大文明陸續傳播到洱海地區。白族先民不斷學習借鑑,由此具有梵、漢特色的白族文化初步形成。

春秋秦漢時期
  春秋時期,西南夷地區和秦國、楚國都有聯繫,戰國時期,和楚國的聯繫更為密切,甚至有“莊蹻王滇”的説法,楚韻遺風仍可見於今天的白族生活中;而漢文化的影響則貫穿於白族發展的始末。

秦代,中央王朝開始在西南夷地區設立郡縣,洱海地區同中國內地關係日益密切。秦以前,西南夷包括七個大的部族區域,其中滇分佈於滇池區域,昆明分佈於洱海區域,西僰分佈在川南、滇東北一帶。各部族自成區域,又相互聯繫。秦統一全國後,着手開發西南夷,首先表現為通道,即修築“五尺道”。該道從今四川宜賓出發,經滇東北而入滇池地區,是官方修築入滇的第一條道路,它連通了僰青衣道、僰道,為雲南與中原的交通聯繫打下了基礎。其次設郡,就是具體實施推行於全國的郡縣制度。最後置吏,即對西南夷地區委官進行統治。儘管秦對西南夷的經營是短暫而不深入的,但卻有極為重要和深遠的意義,它標誌着雲南從秦代開始,就已經成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秦代是中央王朝對雲南正式統治的開始。

漢唐時期
  漢代,漢武開邊,但在洱海地區遭到了昆明蠻的阻撓。公元前109年,西漢在此設立了葉榆、雲南、比蘇、嶲唐等縣,屬益州郡管轄。公元67年,東漢在此設置“益州西部都尉”,管理哀牢地區和洱海區域。公元69年,單獨設置永昌郡,洱海區域分屬雲南、邪龍、葉榆、比蘇、博南等5縣。蜀漢時,諸葛亮征服南中,設庲降都督,下轄南中7郡,洱海地區設置的縣並未改變,但分屬雲南郡和永昌郡。兩晉南北朝時期,洱海地區的郡縣管理時分時合,旋置旋改,但基本上因襲了兩漢的縣制。中原王朝開設郡縣、移民實邊等一系列的措施,既加強了對當地的治理,又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鐵器,促進了洱海地區經濟的發展。東漢時期,洱海地區的農業生產技術有了根本性提高,從中原引入了水稻種植技術和牛耕技術。

隋代,設立南寧州總管府對雲南實行了短暫的統治,爨氏大姓世據南中。

唐代前期,對雲南地區實行羈縻統治政策,洱海地區歸姚州都督府管轄,下設髳州、宗州、匡州、曾州、尹州、蒙舍州、陽瓜州、浪穹州等20多州。公元7世紀,唐朝和爨氏為爭奪對滇池地區的控制權,矛盾趨於激化。

南詔時期
  公元629年(唐貞觀三年)白國勢微,白王張樂進求禪位於蒙舍詔之詔主蒙細奴邏。公元737年,唐派御史嚴正誨協助南詔攻下石和城(今鳳儀)、石橋城(今下關),佔太和、襲大釐逐河蠻,之後又繼續兼併各詔。738年(開元二十六年),皮羅閣在唐王朝支持下兼併五詔,進爵雲南王,以西洱河(今洱海)地區為基地建立政權,以其族姓為國號,稱大蒙。次年遷都太和城(今大理)。中原史稱南詔,吐蕃人稱之為姜域。

元明清時期
  公元1253年大理國被蒙古滅亡。元朝在原大理國境建立了雲南省。元朝任命投降的大理國末代皇帝段興智為“大理總管”,世襲其職。終元之世,大理總管傳11代。公元1381年明朝大軍平定雲南,取消了段氏在大理的世襲特權。元明清三代,白族在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與中原逐步形成一體。

1382年,明王朝平滅雲南大理,命沐英世襲鎮守雲南,屯田戍兵,築城積糧。經元、明400多年治理,白族平壩地區步入封建地主經濟社會。

在寬鬆的和平等的民族政策下,許多隱匿的白族人公開了自己的民族身份。在當前社會大轉型的情況下,白族又面臨文化傳承後繼乏人的困境。

小結: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少數民族。自稱“白子”、“白尼”。為唐宋“白蠻”的後裔。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碧江、保山、南華、元江、昆明、安寧等地和貴州畢節、四川涼山、湖南桑植縣等地亦有分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