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文章,春季養生怎麼做?

來源:人人運程網 1.39W

有一些文章,非常適合放在媽媽們的朋友圈。比如春季養生文章。中年婦女們的朋友圈總是喜歡發這些養生的文章,不少人會覺得很煩然後屏蔽掉。其實呢,這些文章是非常有用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看膩了朋友圈,不如來看看小編整理的春季養生文章吧。

春季養生文章,春季養生怎麼做?

  (一)春季養生,養身心:養身者四適,養心者四心養身——養身:多運動
  之一:適居處,在於起居有常,提倡春天夜卧早起,中午小睡,每天保持6-8小時的睡眠,睡姿宜“卧如弓”,主張“側卧”;之二:適飲食,在於飲食有度,不必太過強調養生食譜,但不可暴飲暴吃,飢飽失常。尤其注意春天宜酸甘口味,不宜吃過辣的東西,以免“損伐肝氣”;之三:適動靜在於多運動肢體,助養生髮之氣,如散步、跑步、踏青、郊遊等皆適宜,但也要注意勞逸結合,特別老年人不可運動劇烈,每天宜1到2小時的柔和運動,適宜太極拳、氣功等,能煉精氣神,強筋健骨;之四:適時令,在於順應中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節令特點,正如《黃帝內經》所言“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

春天應該多到户外呼吸新鮮空氣,吐故納新,多吃新鮮時蔬五穀,以養生氣。可以服用一些補氣的中藥如北芪、黨蔘之類以養陽氣,提高人體抗病能力。

養心——養心:放開心事
  春季養心者,在於用心、放心、清心、開心四心;之一:用心,指春季人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這時應該多動腦思考,適當閲讀書報刊物,下棋聽音樂,經常保持頭腦靈活、思維活躍;之二:放心,指的是放開心事,避免為工作、生活中的事牽腸掛肚,特別是老年人,不要為兒孫事過分操勞,以免產生“肝氣鬱結”;之三:清心,指清心寡慾,中醫注重七情,大怒傷肝,思則氣結,氣血逆亂則變生百病,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人有太多的私心雜念,如洋房小車、美食華服,但在春天,儘量要做到“精神內守”,才能百病不侵;之四:開心,指春天應該樂觀開懷,知足常樂。道家以恬淡虛無,順應自然為樂,佛家以行善為樂,儒家稱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總之,笑口常開,則病從何來?

(二)立春春季養生之道:春氣之應,養生之道
  “春氣之應,養生之道”,應助長這“萌生”的信息。此時人體內的“肝氣”也隨之升發,因肝氣喜條達,故不宜抑鬱而宜疏泄。雨水過後是驚蟄,此後可聞春雷,冬眠的動物開始甦醒、出土,這又是“生”的氣息催發的結果。春分時晝夜等長,古人稱此為“陰陽各半”。

根據上述原理,在整個春季裏,食養原則是減酸益甘而養脾氣。因為春天肝氣旺,肝旺容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時應減酸味,不能再助長肝氣以免過旺,這樣可以保護脾氣不受克伐。

甘是脾的本味,為了抗禦肝氣的可能侵犯,增加甘味以增強脾氣,可以此加強機體的防禦。例如疏理肝氣的陳皮、平熄肝風的杭菊、柔肝和脾的谷芽等,都是合時宜的食養食品。

在春季裏,如果調養不當,過與不及都將傷及肝氣。肝氣傷則夏天當令的心火將失其所生,到了夏天心火會不足,心火不足,寒水將乘機侵犯而易致寒變,即該熱時不熱,該長者不長,中醫學稱此現象為“逆春氣,養長者少”。

(三)中華節氣養生之春分養生:陰陽各半,以和為貴,以平為期
  春分與驚蟄同屬仲春,此時肝氣旺,腎氣微,故在飲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腎補肝,同時,由於肝氣旺,易克脾土,而且今年在進入二之氣後,客氣為寒水當令,雨水較多,易生濕,因此飲食方面同時也要注意健運脾胃,健脾祛濕。

飲食上可多吃薑、葱、蕎、韭菜、淮山、枸杞、土豆、椰菜、雞肉、鯉魚、鯽魚等,同時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理。

在起居方面,雖然春分已進入二之氣,天氣日漸暖和,但日夜温差較大,而且仍不時會有寒流侵襲,天氣變化較大,雨水較多,甚至陰雨連綿。

此時,要注意添減衣被,“勿極寒,勿太熱”,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腳部保暖,最好能夠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潛伏的寒邪。尤其是老人及小孩,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或風疹等傳染病,更應注意適時添減衣被,可以多曬太陽,以利祛散寒邪。

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做到心平氣和,保持輕鬆愉快、樂觀的情緒,從而安養神氣,切忌大喜大悲、情緒波動劇烈而不利於肝氣疏泄,與春分時節的“陰陽平衡”特點相應。

春分時節,春光明媚,鶯飛草長,桃紅李白,百花盛放,此時仍然是郊遊踏青的好時節,可在風和日麗的時候與好友結伴郊遊,增廣見聞,以利於肝氣的疏泄。

小結:會養生的人從外表上就能看出來。生活應該精緻一點,不要整天只會玩,不懂得照顧自己。不想讓家人們擔心,就自己主動學習點養生知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