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侗族風雨橋的歷史,解讀侗族風雨橋的意義

來源:人人運程網 3.15W

在廣西、雲南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很多民族都有比較相似的生活習慣,因為他們所居住的自然環境都差不多,這樣也影響到他們的建築風格、文化習俗,甚至連傳統節日也有相似的地方。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個侗族同胞的風雨橋的資料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揭祕侗族風雨橋的歷史,解讀侗族風雨橋的意義

一、侗族風雨橋的歷史傳説
  古老的時候,還沒有開闢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個小山寨,只有十幾户人家。有個小山寨裏有個後生,名叫布卡,娶了個妻子,名叫培冠。夫妻兩人十分恩愛,幾乎形影不離。兩人幹活回來,一個挑柴,一個擔草,一個扛鋤,一個牽牛,總是前後相隨。這培冠長得十分美麗,夫妻兩人過橋時,河裏的魚兒也羨慕地躍出水面來看他們。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漲。布卡夫婦急着去西山幹活,也顧不了許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橋走去。正當他們走到橋中心,忽然刮來一陣大風,颳得布卡睜不開眼睛,培冠“哎呀”一聲跌落河中。布卡睜眼一看,妻子不見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頭跳進水裏,潛到河裏。可是,來回找了幾圈都沒有找到。鄉親們知道了,也紛紛趕來幫助他尋找,找了很長時間,還是找不到培冠。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河灣深處有一個螃蟹精,把培冠捲進河底的巖洞裏去了。一下子,螃蟹精變成一個漂亮的後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還打了他一巴掌。他馬上露出兇相威脅培冠。培冠大哭大罵,哭罵的聲音從河底傳到上游的一條花龍耳朵裏。
  這時風雨交加,浪濤滾滾,只見浪頭裏一條花龍,昂首東張西望。龍頭向左望,浪頭就向左打,左邊山崩,龍頭向右看,浪頭往右衝,右邊岸裂。小木橋早已被浪濤捲走了。眾人膽戰心驚。可是龍頭來到布卡的沙灘邊,龍頭連點幾下浪濤就平靜了。隨後,花龍在水面上打了一個圈,向河底衝去。頓時,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響聲不斷傳來,大漩渦一個接一個飛轉不停。接着,從水裏冒出一股黑煙,升到半空變成一團烏雲,那花龍緊追衝向半空,翻騰着身子,把黑雲壓下來,終於壓得它現出原形。原來是那隻鼓樓頂那麼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張張逃跑,爬到懸崖三丈高。花龍下到水裏翻跟頭,龍尾一擺,又把螃蟹橫掃下水來。這樣幾個回合,把螃蟹弄得精疲力盡,搖搖擺擺爬向竹林,想借竹子擋住花龍。可是花龍一躍而起,張口噴水,噴得竹林一片片倒下去,螃蟹又跌落河中。花龍緊緊追到水底後,浪濤翻滾着便順河而下,這時再也看不見黑螃蟹露面了。後來,在離河灣不遠,露出一塊螃蟹形的黑石頭,就是花龍把螃蟹精鎮住的地方。這塊石頭,後人稱它為螃蟹石。
  等到河面平靜之後,聽見對面河灘上有個女人的聲音在叫喚。布卡一看,那正是自己的妻子。布卡叫了幾個人馬上游水過去。上岸以後,培冠對布卡説:“多虧花龍搭救啊!”大家這才知道是花龍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龍。這時,花龍往上游飛回去了,還不時向人們頻頻點頭。
  這件事很快傳遍了整個侗鄉。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橋改建成空中長廊似的大木橋,還在大橋的四條中柱刻上花龍的圖案,祝願花龍常在。空中長廊式的大木橋建成以後,舉行了隆重的慶賀典禮,非常熱鬧。這時,天空中彩雲飄來,形如長龍,霞光萬道,眾人細看時,正是花龍回來看望大家。因此後人稱這種橋為回龍橋。有的地方也叫花橋,又因橋上能避風躲雨,所以又叫風雨橋。

二、侗族風雨橋的意義
  1、體現在它們的考古、研究價值之上。富川回瀾、青龍風雨橋的史料價值和實物數據,歷來是各地史學、橋樑建築研究專家學者及其有關院校師生、領導考察、調查、研究的對象。他們以回瀾、青龍風雨橋為依託,舉行有關的考察研究活動,召開有關的研究、研討會議,發表有關的文章、專著和新聞圖片,為宣傳、推介富川回瀾、青龍風雨橋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2、體現在它們的旅遊、觀光價值之上。由於回瀾、青龍風雨橋是富川瑤鄉著名的旅遊風景點,被有關單位和部門列入廣西、賀州有名的旅遊觀光風景線路,吸引不少的海內外遊客、區內外不少的單位領導、負責人及專家學者前來觀光旅遊。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前來富川回瀾、青龍風雨橋觀光旅遊的領導、專家和遊客多達十餘萬人次,產生經濟效益十餘萬元。
  3、體現在它們的示範、史料價值之上。由於回瀾、青龍風雨橋是廣西富川甚至是我國南方十分有名、現在尚在使用的廊檐式風雨橋,不論是它們史料價值、橋樑規模、建築式樣,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示範行和史料、實用價值,為後人修建類似的廊檐式風雨橋作出了比較周到、細緻的樣版式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