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名寺之江蘇大明寺

來源:人人運程網 1.17W

寺院指的就是出家人精心潛修,舉行宗教活動的地方。佛教起源於印度,大約在漢代的時候傳入中國,此後中國就有了寺廟。接下來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寺廟大全裏中國十大名寺之一的江蘇大明寺,感興趣的朋友,就一起來瞧瞧吧。

中國十大名寺之江蘇大明寺


  江蘇大明寺簡介:
  古城揚州北郊,蜀岡如卧龍般蜿蜒綿亙。名揚四海的千年古剎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岡中峯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屬的建築,因其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蹟和園林風光於一體而歷代都享有盛名,是一處歷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的民族文化寶藏。大明寺因初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1500餘年來,寺名多有變化,如隋代稱“棲靈寺”、“西寺”,唐末稱“秤平”等。清代,因諱“大明”二字,一度沿稱“棲靈寺”,乾隆三十年皇帝親筆題書“敕題法淨寺”。1980年,大明寺恢復原名。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

歷史沿革:
  千年古剎,歷經劫難,終獲新生。隋朝仁壽元年(601年),皇帝楊堅為慶賀其生日,下詔於全國建塔30座,以供養佛骨,該寺建“棲靈塔”,塔高九層,宏偉壯觀,被譽為“中國之尤峻特者”,故寺又稱“棲靈寺”。唐朝鑑真任大明寺住持,使大明寺成為中日佛教文物關係史上的重要古剎。唐會昌三年(843年),九層棲靈塔遭大火焚燬。後經僧人募化重建,但屢有圮廢。

北宋慶曆年間,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建平山堂。明萬曆年間,揚州知府吳秀重建大明寺,崇禎十二年漕御史楊仁願再次重修。清康乾盛世,大明寺擴建為揚州八大名剎之首。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巡遊揚州,改題“法淨寺”。然而咸豐三年(1853年),寺廟又毀於太平軍兵燹。此後,大明寺幾經修建,規模漸大。現寺為清同治年間兩準鹽運使方浚頤建。1949年後以後,人民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多次整修擴建這一南朝古剎。1958年,大明寺被列為江蘇省保護單位。

”以“破四舊”為名,要砸爛寺廟內佛像。命令堅決保護大明寺古蹟。地方政府及時封閉了寺廟,使古剎倖免於難。1979年,寺廟全面維修,佛像貼金,大明寺煥然一新。1980年,為迎接鑑真大師回國巡展,複名“大明寺”。

文化藝術:
  山門外東偏壁上,面南嵌着一方石刻,上有擘窠書“淮東第一觀”五字。此碑石立於清雍正年間,由揚州知府高士鑰提議,用宋代着名詩人秦少游讚頌大明寺景觀的句意書刻,字由金壇書法家蔣衡書字。北宋時,揚州屬淮南東路轄區,着名文學家蘇轍(子由)與秦觀(少遊)暢遊大明寺,作詩唱和。

淮東第一觀秦少游詩末句為:“遊人若論登臨美,須作淮東第一觀。”自此,大明寺景區為“淮東第一觀”而名聞天下。清代,雍正帝曾為大明寺題聯:“萬鬆月共衣珠朗,五夜風隨禪錫鳴。”乾隆題聯:“淮海奇觀別開清淨地,江山靜對遠契妙明心。”

大明寺東側晴空閣北院東廊壁上,嵌有清代着名書法家鄧石如的篆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碑刻,乃國內罕見的篆書之寶。書寫這部心經時,61歲的鄧石如住在山寺月餘,每日薰沐素食,躬親監刻,以示脱俗。此碑書刻精湛,章法雄渾,是鄧石如的第一傑作。在大雄寶殿的東廊南壁上,還嵌有鄧石如的篆書石刻一方:“豈有文章驚海內,更攜書劍客天涯。”亦為鄧氏石刻珍品。

2006年05月25日,揚州大明寺作為清代古建築,被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