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寺廟大全之白鹿洞寺

來源:人人運程網 1.94W

佛教是我國擁有最多教徒的一個宗教,它也是世界三大教會之一,影響力深厚。寺廟是佛教法師信徒們傳播佛法、信徒上香祈福的一個宗教場所。白鹿洞寺是位於福建省廈門市的一個所歷史古寺,始建於康熙四十四年。大家是不是對這個寺廟很好奇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寺廟大全吧。


簡介
  白鹿洞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白鹿路,玉屏山南側,與虎溪巖山相對應。白鹿洞創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一七○四年),開山祖師為葦老和尚。明萬曆年間,廈門名士林懋時開拓巖洞後,在洞側營建文昌殿,祀朱熹神像,並以朱熹在廬山建白鹿書院故事,稱「白鹿洞」。後人在洞內雕造一隻白鹿,並加以美化傳説,乃有「白鹿銜煙」之説,為廈門小八景之一。

廈門寺廟大全之白鹿洞寺

據《廈門志》記載:「白鹿左右多崩崖立石,中有亭樹掩映,舊建有大觀園、宛在洞、接因亭。清乾隆二十八年間(公元一七六三年),再拓六合洞、朝天洞、銜山亭。」

白鹿洞寺左側,清初建有玉屏書院,歷來存在有「琳宮梵宇與書院黌舍爭地」的矛盾,乾隆十六年(一七六一年),廈門海防同知白瀛曾有「逐僧徒,遷佛像」、「拆舊屋,建講堂」之舉,使寺巖一度受到破壞,直至道光、咸豐年間,書院萎縮衰落,佛寺才得重興。

在此之前,明嘗建有義學,清初「遷界」,鞠為茂草。康熙三十七年(一六九七年),威略將軍吳英為水師提督,為獎勵文教,建造文昌殿,復構萃文亭,增置學會為教學之所。不久,絳堂漸虛,遂為琳宮梵宇。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年),代理水師提督倪鴻範倡學,乃逐僧徒,遷佛像,拆殿宇,建玉屏書院。道光四年(一八二四年),洞僧永瑞法師募集資金重建大觀樓,施主自為《重修白鹿洞序》。清末民初,書院衰落,佛教再興。隨即先後重修、擴建寺宇,由覺斌和尚住持。後覺斌就任南普陀寺都監,由妙廉繼任。

民國初年(一九一二年),覺斌和尚任主持,重建梵宇殿堂樓舍,得以恢復舊貌。一九四九年後,寺一度駐軍。

一九八五年年部隊撤出,由廈門市佛教協會接管。一九九八年,旅居香港的元果和尚集資重建。新建殿堂、樓閣、亭院,依山闢石,層層壘建,殿堂錯落有序,別具洞天景色,不失為恢宏莊嚴的佛門勝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