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寺廟大全之梵天寺

來源:人人運程網 8.58K

梵天寺是我國佛教寺廟中一個重要的存在,它位於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大輪山南麓,它是福建省最早的佛教寺廟之一。梵天寺和福州鼓山湧泉寺、莆田廣化寺、泉州開元寺、漳州南山寺連成一個沿海一線名寺。大家是不是對這個寺廟很好奇呢?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廈門寺廟大全之梵天寺吧。


簡介
  同安梵天寺坐落在廈門市同安區大輪山南麓,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創建,初名興教寺,是福建最早的佛教寺廟之一。唐代咸亨年間形成規模,有大小庵堂72所。至宋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合為一處,改名“梵天禪寺”。元代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毀於兵火。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由住山僧無為重建,形成完整的佛寺,有山門、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等主體建築,由下而上集中在一條中軸線上,規模恢宏。廈門的妙釋寺、鼓浪嶼的日光寺均是它的分禪。寺後有紀念朱熹的明代建築文公書院、仰止亭、石瞻亭、千佛閣、魁星閣等建築羣,茂林修竹,環境幽雅。

廈門寺廟大全之梵天寺

同安梵天寺整體建築莊嚴肅穆,宏偉壯觀。其中金剛殿、大雄寶殿、法堂於民國七年(1918年)被北方軍閥張樹成縱火燒燬,僅存山門、鐘樓和一些題刻。同年年底,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等先後施工復建。1997年9月落成,寺前開闢梵天廣場、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宋朱熹為同安主簿時,常到梵天寺遊玩,留下多處摩崖石刻,明代王京建築的仰止亭、劉裳建的石瞻亭、林希元倡導的紫陽書院等,都是紀念名儒朱熹的重要歷史建築。大輪山因其“羣峯自北奔躍如車輪”而名,方圓約一平方公里,海拔108米,自古就是同安名勝,自清代康熙年間形成“輪山八景”,即輪峯迭翠,潯海歸帆,東溪塔影,綠沼荷香,幽巖月色,梵寺鐘聲,瞻亭石倒,聖蹟泉瀏。

現修復山門、功德堂、念佛堂、鐘樓和千佛閣等古蹟。山門因蛀蝕,1981年仿古重修;門前立兩尊“石將軍”和兩座石經幢。門楣原有朱熹題寫的一塊“大輪山”漆木匾,每字二尺一寸見方,蒼勁有力,已毀。鐘樓在原寺院東側,四角亭式的雙層磚木建築,造型古樸大方,內原有重650多公斤的銅鑄古鐘,上刻“明洪武二年造”字樣,今無存。法堂小花園保存着完好的唐代石刻,其中有3塊浮雕,人物皆着短袖上衣和長裙,分別擺出吹笛、擊拍和捧蓮果的姿勢,下方兩角浮刻浮雲圖像,以襯托仙女從天而降的輕盈柔美,人物造型與裝飾都象敦煌飛天壁畫。

鐘樓旁還有一座婆羅門佛塔,原是同安城內西安橋頭的鎮橋石塔,建於宋元佑年間(1086~1094年),1957年遷今址,故又名西安橋塔。塔為三層方形,石構實心,高4。68米。其中須彌底座高1。78米,四面浮雕走獸,四角浮雕侏儒;二層每面浮雕坐蓮佛像;三層四面浮雕佛教故事圖像,四個上角浮雕展翅神獸。該塔是研究古代宗教及石雕藝術的珍貴資料。1961年,列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厚學師傅圓寂後,其佔地120平方米的舍利塔園是目前廈門地區最具壯觀的僧人墓園。“大輪梵天”以其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被列入“廈門二十名景”。

歷史
  廈門同安梵天寺院裏還有一座建於宋代(元佑年間即1086-1094年)的婆羅門佛塔,三層方形,石構實心,高4。6米,須彌座底為1。78米,四角浮雕侏儒,四面浮雕走獸;二層每面浮雕坐蓮佛像4尊;三層四個上角展翅神獸。四面浮雕佛教故事圖像。剎座覆蓮盆,剎杆五層相輪,剎尖葫蘆。婆羅門佛塔是研究古代宗教史及石雕藝術的實物資料,被列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梵天寺歷代高僧輩出,香火不斷。唐代黃櫱、慧日,五代道丕、觀至,明代無為、法相,清代實韜、無疑,現代會泉、會機、性願等名僧都曾住錫該寺,奉佛行善;弘一、宏船、印順大師也曾掛單梵天寺,現任住持為台灣佛教印順大師徒弟,五十年來以復建梵天寺為已任,廣結善緣、出洋募資,鳩集成裘,遂使千年古剎重放異彩。大輪山梵天寺是一處名山古剎,既是專家學者考察"國際朱子學"的學術園地,又是海內外善信朝聖禮佛的宗教聖地。它正以嶄新的姿容笑迎來自四面八方的香客和遊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