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大全之凌源皮影戲

來源:人人運程網 6.19K

皮影戲俗稱“影子戲”,“燈影戲”,他是我國一個非常的古老的戲曲劇種,通過用獸皮或者紙卡剪成人形,用倒影進行表演,是中國戲曲文化中的精髓。凌源皮影戲是皮影戲的一個重要分支,相傳至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大家是不是對這個戲曲很好奇呢?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簡介
  凌源皮影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屬中國北方皮影戲的一個重要支脈,相傳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鮮明的藝術風格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影人雕鏤玲瓏剔透、操縱表演惟妙惟肖、掐嗓演唱獨具特色。1996年,文化部命名凌源市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皮影藝術)。1999年9月17日,原文化部部長賀敬之在參觀凌源收藏的幾千卷影卷時説:“凌源的影卷可為全國之最”。

中國戲曲大全之凌源皮影戲

溯源
  在中國,皮影戲已經有千餘年的悠久歷史。兩千多年前,漢武帝因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神情恍惚,終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杆。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

武帝看罷龍顏大悦,就此愛不釋手。

這個載入《漢書》的故事,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

史料記載,到宋代皮影活動已經十分興盛,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戲曲藝術形式。

據考證,凌源皮影屬灤州皮影派系,傳説清代由河北省的昌黎、灤縣、樂亭、豐潤、玉田、遵化等地傳入凌源,已有300多年曆史。

凌源皮影的造型、用料、雕鏤、色彩、裝置、卷本與北方皮影類同,但因流傳地域不同,受民歌、民間音樂、民族習俗、語音調值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凌源皮影呈現出獨具特色的聲腔音樂、演唱風格,地域特點十分明顯。

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凌源皮影越來越突出鄉土特點,演唱講究快馬輕刀,道白方言韻味濃重。

特點
  凌源皮影戲被稱作“以聲帶畫”的傀儡藝術,因為皮影戲影人是固定臉譜的死片子--影戲中人物在特定場面的喜、怒、哀、樂、憂、傷、悲各種感情都是一個臉兒。這就要靠藝人唱、念來表達劇中人物的神情。要淋漓盡致地把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完美地表達出來。就需要“拿線”藝人(指影班中的主操影者)在演唱中能把帥將的威風、旦角的穩健、文生的瀟灑、武生的陽剛、老生的蒼勁、丑角的詼諧操縱得恰到好處。

造型
  在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鮮明的藝術風格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影人雕鏤玲瓏剔透、操縱表演惟妙惟肖、掐嗓演唱獨具特色。皮影結構設計也很巧妙,影人按活動部位可以分解為:頭、頸至腰為一片,腰至雙膝為一片,其下包括腳分為兩片,胳膊又分為大胳膊、小胳膊、手三部分。腕、肘、肩、膝等關節處用線或環聯結,形成整體,擺起來十分靈活,特別適合表演武打等高難度動作。另外腰至雙膝為一片,人體二分之一處的大轉子不會動,這樣的分解用在古典服飾皮影人物的設計上十分科學,表演起來生動傳神,人物一經落座,便自然蹺起二郎腿來,瀟灑活潑,莊重自然,神采十足。

人物臉譜,一般是按黑忠、紅烈、花勇、白奸、空正設計;如黑臉包公、紅臉關羽、花臉秦英、白臉秦檜都是人們熟悉的典型臉譜。且"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醜形,蓋以寓褒貶於其間耳"。因此陽刻空臉正面角色多為平長細眼、小嘴巴、直鼻樑,顯得平和有度,氣宇非凡,陰刻實臉反面人物,常是面白目小,額突嘴窩,加以醜化,除極個別丑角,鬼怪之類為四分之三的半側面外,其他影人一般都是正側面。這樣的人物造型,既符合人們傳統的道德評價標準,又符合其直觀欣賞的習俗,看臉譜就可知角色的好壞,十分直觀,一目瞭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