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語言 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

來源:人人運程網 2.16W

白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隨着歷史的變遷,白族也有屬於自己的民族文化,語言也是民族文化的其中之一,是民族的一種特徵,是白族之間交流的工具,白族的語言在少數民族中一直存有爭議。一起看看白族的語言介紹吧。

白族語言 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

白族語言是白族最重要的民族特徵之一,是聯繫民族共同體的重要文化紐帶。白語的歷史就是白族形成和發展的歷史。白語既是白族在創造歷史同時創造的生活、生產、精神交流的工具,又是記錄白族在生活、生產、精神交流中創造歷史的載體。

  白語是漢藏語系中少數幾種系屬問題存在爭議的語言之一。通過考古和其他歷史文獻材料,現已知道,從春秋戰國時期一直到元明清,白語族羣和漢語族羣及其他藏緬語(包括彝語、傈僳語、藏語、羌語等)族羣之間一直存在着密切而複雜的關係。和這種關係相聯繫,白族的語言兼有漢語和藏緬語的特點,在語音、詞彙和語法等方面,白語既有很多和藏緬語對應的地方,也有一些特點和漢語相同或相似。因此白語的語言結構十分複雜,這也就造成了白語系屬問題的複雜性。

  迄今為止,白語的系屬大致有以下幾種假説。第一,混合語説。有學者認為白語是固有蠻音從宋元以後與彝語混合,又受到明初吳越一帶遷來的漢族居民語言影響的混合語。也有學者認為白語是漢語和白蠻語的混合,當歸入漢藏語系,別列語族;第二,藏緬語族説。多數學者認為,白語在語音、語法和核心詞的構成上與彝緬語比較接近,詞彙上與漢語的相近是借用造成的,從語音和形態的歷史看,白語應是彝緬語的一支。第三,上古漢語方言説。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白族學者趙式銘《白文考》認為白語中保留大量周秦漢語“雅言”詞彙,屬於在漢代以前就形成的漢語方言,後來受到與之雜處的其他民族語言的影響成為白語;第四,漢白語族説。不少學者把白語歸入漢語族,並着書論證了“漢白語族”假説。其中,藏緬語族説是民族語言學界的主流意見。

  白族先民的社會生活中一直存在着使用白、漢雙語的情形。迄今為止依然在白族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白、漢雙語的使用可以説有着較為久遠的歷史淵源,雙語制的存在是白族先民所面臨的社會環境在語言上的一種真實反映,也是白族人出於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而作出的必然選擇。

  白語分為南部、中部和北部三大方言。南部方言即大理方言,包括大理和祥雲兩個土語,通行於大理、洱源、賓川等縣;中部方言為劍川方言,包括劍川和鶴慶兩個土語,通行於劍川、鶴慶兩縣;北部方言原稱為碧江方言(現可以稱為怒江方言),分瀘水、蘭坪兩個土語,通行於怒江州的瀘水、蘭坪以及迪慶州的維西等縣。由於白族人口聚居程度較高,因此,白語方言總體上看差別不大,各地白語語法系統基本一致,詞彙大部分相同,只在語音上有一定區別。

  白語的基本特點:從語音、詞彙、語法三個方面看,語音方面,有22—29個輔音,大多數地區只有清輔音,沒有濁輔音。韻母多為單元音(和漢語普通話比較接近),元音有鬆緊對立(和藏緬語彝語支相同)。劍川、鶴慶、怒江等地的元音分鼻化和非鼻化(口元音)兩類,而大理方言沒有鼻化音,只有口元音。聲調一般有6—8個。

  詞彙方面,大多數詞由一個或多個單音節詞根構成,有大量的各個歷史層次的漢語藉詞,初步估計佔詞彙總量的60%以上。一般民族語的漢語藉詞大多為近現代的文化詞,如“電話”、“汽車”等,白語則不然,白語中大量最基本的常用詞都來源於漢語,這種現象在中國少數民族語言中也是少見的,可見其借用漢語的歷史相當悠久。

  語法方面,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語序以主—謂—賓為主,是數量眾多的藏緬語中僅有的兩種主—謂—賓語序語言之一(另一種為緬甸的克倫語)。這一特點十分重要。如白語“我喝水”,按語序來看就是“主—謂—賓”。而彝語、納西語、傈僳語、哈尼語等語言都要説成“我水喝”,即“主—賓—謂”。一般認為,白語的這一基本語序是受漢語的長期影響而形成的,白語的原始語序應該也是和彝語、納西語一樣的“主—賓—謂”語序。如在使用了助詞之後,白語“主—謂—賓”這一基本語序就會發生變化白語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量詞發達。大多數名詞都需要帶量詞,量詞的位置在名詞之後,構成一個較為穩定的“名+量”結構。

  小結:語言在每一個民族都是重要的,在國家之間也是重要的,在你語言不通的時候,就需要一個懂當地語言的來幫助你,出國也是需要學習其他國家語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