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儒家與道家思想的區別

來源:人人運程網 3.23W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作為中國哲學系統中影響最為深遠的兩大流派,決定了無數人的立人處世原則。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很多中華兒女都在他們的影響下踐行着自己的人生。那麼,這二者之間存在着什麼樣的區別呢?就請隨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簡述儒家與道家思想的區別

一、創始人的比較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儒家在進行禮樂文化的重建過程中,為鑄造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習慣做出了特殊的貢獻。儒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文化,獨領風騷兩千多年,這不僅在於它體現了中國傳統社會結構的需要,還在於它在中國傳統社會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質。
  老子是我國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偉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經》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等,比較出名的代表作《論語》等。
  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莊子等,比較出名的代表作《道德經》等。
  孔老比較:孔子孟子是儒家的宗師和代表,老子莊子是道家的宗師和代表。孔孟作為 儒家的聖賢,給後世樹立了道德(在倫理意義上)大師的形象,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為己任,富於理想,諄諄教人,死而後已。老莊作為道家的至人,給後世樹立了智慧大師(老子)和藝術大師(莊子)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悟性相思維能力,以寧靜淡泊為操守,冷淡世情,嚮往自得,其於外物,順乎自然而已。
  人性論比較:儒家的人性論看到了人的社會屬性,看到了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道家的人性論看到了人的生理與心理屬性,覺察到虛偽而繁煩的宗法倫理對人性的桎梏相對個性的摧殘,皆有所得,亦皆有所偏。
  人生論比較:儒家的人生觀,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業為價值取向,內以修身,充實仁德,外以濟民,治國平天下,這便是內聖外王之道。其人生態度是積極進取的。對社會現實有強烈的關切和歷史使命感,以天下為己任,道家的人生觀,以超越世俗人際關係網的圖絆,獲得個人內心平靜自在為價值取向,既反對心為形役,透外物面不反,又不關心社會事業的奮鬥成功,只要各自順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擾,必然自為而相因,成就一和諧寧靜的社會,其人生態度消極自保,以免禍全生為最低目標,以各安其性命之情為最高目標,儒家的出類拔萃者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為清修隱者。

二、治國論比較:儒家強調有為,道家主張無為。
  【家思想的核心】: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道家這一思想文化體系的最高範疇,為所有的道家學者所推崇。

三、思想核心方面比較
  儒家講求“三綱五常”,其思想的核心歸納為“重仁尚禮”,而道家則講求“無為而治”,其思想的核心則為道法自然,儒家尚仁,強調仁者愛人,必須克己復禮,以對人的尊重和具備同情心作為“仁”之核心標準,而以對自己的剋制和約束提高道德水平作為其達到標準之必須手段。
  1、【家道家思想的共同點】
  (1)儒家道家思想的價值體現(2)儒家和道家的共同追求
  對大道的追求是儒家和道家的共同目標,儒家和道家都懷着天下為公的理想,都期待着建立一個保障人們健康全面發展的政治制度。
  本質上:儒家思想主旨是仁義,捨生取義,以仁孝治國。  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諧,道法自然,以無為治國。
  儒道之間的統一性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思想觀點上的共同性。儒道皆認為天人是一體的,人類來源於自然,又以自然為生存的依託,兩者息息相關連,人應當愛護自然環境和資源。不可破壞天人的合諧。
  第二,學説內容上的互滲性。儒道兩家皆以“我”為主,同時吸收改造對方若干成分,納入自己體系之中。再看道家,先秦老莊之學排擊儒學。然而老學之“愛民治國”,莊學之“安然順命”,可以説,道家補充了儒學短於形而上本體之學的缺陷,儒學補足了道家漠視現實社會人生問題的偏失。
  第三,文化全局上的共建性。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有三大精神支柱,即儒、釋、道(道家和道教)。三者之中,儒學是主幹,釋、道是輔翼。中國傳統文化暫時離開佛教道教,可以不失其本色,離開儒家或道家就不成其為中國傳統文化。儒學在人生哲學、倫理道德規範、教育學等重要社會文化領域有第一位貢獻,道家在宇宙論、美學、自然哲學、重要社會文化領域有第一位員獻。缺少了道家,中國傳統文化就要失衡  中國封建社會能夠長期穩定發展,從思想文化上説,固然有賴於儒家對綱常名教的扶樹,同時也得益於道家對社會矛盾的調節,使得社會機體有較大的彈性和韌性,再加上佛教和道教,形成文化的多元結構相豐富多采,人們可以在因遲時有多種選擇的人生之路,以寬容的氛圍緩解專制主義淫威對矛盾的激化。  第四,修習信仰上的兼容性。儒曰存心養性,道曰修心煉性,佛曰明心見性,其義理是相通的
  2、【家道家思想的不同點】。
  (一)儒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比較出名的代表作《論語》等。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等,比較出名的代表作《道德經》等。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儒家講先天下之憂而憂、道家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儒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道家政治渺小藝術永恆,儒家講究禮儀 尊孔孟之道,道家講求修身養性,有樸素唯物主義。
  (二)儒家道家思想的政治效應
  中國漢代以後的統治者所選擇的是儒家,而不是老子的學説。漢武帝從漢初崇尚黃老之術轉向獨尊儒術,一定有其迫不得已的考慮。對他這種被現實政治的具體問題糾纏着的統治者來説,道家的理論與現實距離太大,而儒家理論與現實社會政治過程的差距較小,可操作性比較強。道德經的深刻博大反而阻礙了其推廣應用,只有在消滅私有制的時機成熟之後,等到那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出現之後,它才能一展身手。它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裏,只能被束之高閣。在大道與現實差距很大而人們又無法改變現實的情況下,儒家學説作為一種不徹底的學説反而更加適用,它可以在不改變現有政治經濟過程的情況下,追求人的精神解放,包括佛教也是如此,置人與社會之間的有機聯繫於不顧,一廂情願地追求開悟。正是由於儒學與佛教在理論上沒有深入到人性與社會政治經濟過程的有機聯繫,因而能夠與私有制兼容,所以便能夠被統治者接納,被奉為國教,實際地發揮着引導人心的作用,維繫着道統的延續。

小編以為,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具有相互補充的關係,人生總不能一帆風順,只有在進退之間從容前行的人才是一個人格完整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