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文化遺產:河北寬城傳統板栗

來源:人人運程網 6.43K

“栗子”諧音“利子”,祝福子孫後代事業有成,平安永駐!中國農業文化中,板栗的栽培最早可追溯到東漢時期。栗子,是中國特產,素有“乾果之王”的美譽,在國外它還被稱為“人蔘果”。接下來,一起隨小編來看看河北寬城的傳統板栗吧!

中國農業文化遺產:河北寬城傳統板栗


  河北寬城板栗栽培可追溯至東漢時期,至今已有3000多年。據傳,康熙四十五年,康熙途經寬河城,正值板栗成熟,食後贊曰:“天下美味也”。時至今日,全縣板栗種植面積達80萬畝,慄樹2600萬株。其中,百年以上的板栗古樹達10萬餘株,現存最老的板栗古樹樹齡逾700年,被譽為“中國板栗之王”。

寬城傳統板栗栽培系統是一種可持續的生態農業生產模式。人們依地形修建撩壕、梯田,栽植板栗,並在林下間作農作物,飼養家禽,用剪下的枝條栽培慄蘑。傳統板栗園利用物理和生物方法防治病、蟲、草害,形成梯田—板栗—作物—家禽複合生產體系。板栗樹與周圍其他植被共同構成獨特的山地景觀,併發揮着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的重要作用。利用傳統方法栽培,在光照充足、晝夜温差大、土壤富含鐵的自然環境中生長,寬城板栗形成了色澤光亮,口感糯、軟、甜、香的獨特品質,素有“中國板栗在河北,河北板栗在寬城”的美譽。

板栗栽培自古以來就是寬城農業的主導產業。板栗被譽為“鐵桿莊稼”“木本糧食”,是當地居民主要的食物來源之一。目前,板栗帶來的經濟收益佔當地農業收入的80%以上。當地人將板栗看作是吉祥的象徵,在拜師、慶壽、婚嫁等重要時刻,都以栗子相贈,以示祝福。有關板栗的歷史傳説、民俗禮儀、文學作品不勝枚舉,展現出豐富多彩的板栗文化。

近年來,寬城採礦業的發展及農業勞動力的流失使傳統板栗栽培系統的保護和傳承面臨巨大挑戰。寬城縣政府按照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要求,制定了傳統板栗栽培系統保護與發展專項規劃和管理辦法。通過板栗古樹的保護、經營模式的創新和休閒農業的發展,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農業可持續發展和遺產保護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