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 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諺語

來源:人人運程網 2.95W

我們總是在不同節日的時候吃傳統食物,在過年時我們一定要是吃魚,代表着年年有餘,在冬至即將來臨之際,以下是我們總結的關於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諺語的全部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 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諺語

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
  民間流傳“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只是一種民俗説法。

餃子的發明者是東漢時期的名醫張仲景。張仲景是醫學大家,着有《傷寒雜病論》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東漢時期他曾擔任長沙太守,也診病施藥,四處行醫,後來辭官回鄉。辭官回鄉時,正好是寒冬時節,就發現家鄉的人們因為冬季寒冷,凍傷手腳和耳朵的現象非常嚴重。張仲景作為醫生,就想了一個能對所有人普遍適用的辦法。

他先把羊肉、胡椒、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藥草放在鍋裏煮,煮的差不多了撈出來,用麪皮包好這些材料,捏成耳朵形狀,再放進鍋裏煮熟分發給鄉親們。這樣這種是食物,又是藥物的“嬌耳”在百姓身邊流行起來,而且效果顯着。大家吃了之後身體暖和,凍傷的情況減少,爛耳朵的症狀也緩和了。

張仲景派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嬌耳也成為了過年的食物,後來嬌耳成了餃子,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食物。張仲景製作“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也有了“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 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諺語 第2張

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諺語:
  1、冬至到,吃水餃.
  解釋:到了冬至這一天,為了紀念張仲景的“嬌耳”,吃水餃成為一種習慣。

2、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
  解釋:公曆十月一日是冬至節氣到了的時間,這一天每家每户都會包餃子過來吃。

3、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解釋:東漢的張仲景辭官回家後,發現白河兩岸的親民因寒冷壞了耳朵。他命徒弟取鍋熬至一些羊肉、辣椒和驅寒的藥材,然後將這些東西煮熟後撈出剁碎,用麪包成如同耳朵一樣的“嬌耳”,讓大家喝湯吃麪,這樣身上暖和,凍過的地方也漸漸痊癒。
  人們感謝張仲景的善良,學着他的樣子做成了“嬌耳”來治病,慢慢的諧音成了“餃子”,然後就流傳出“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這樣的諺語。

4、冬至餃子夏至面。
  解釋:在北方大部分地區冬至這天都會吃一頓餃子,喻義團團圓圓。而夏至的時候則要選擇吃一頓麪條,預示着風調雨順。

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 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諺語 第3張

冬至其它諺語:
  1、晴冬至,年必雨。
  解釋:這句諺語是説,冬至這天如果天氣晴朗,那麼新年的時候一定會下雨。這句諺語多流傳於南方地區。而北方估計就不會下雨而是下雪了。

2、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解釋:冬至這天如果非常暖和,説明明年必是個冷春,如果冬至這天寒冷,明年一定是個暖春。

3、陰過冬至晴過年。
  解釋:冬至這天若是陰雲密佈,那麼春節一定晴空萬里。

4、冬至強北風,注意防霜凍。
  解釋:冬至這天如果刮北風,則預示着未來幾天一定奇冷無比,所以要防霜防凍,多添衣服防止受涼。

5、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
  解釋:冬至的時候如果降雪,那麼來年的夏天必定雨水充沛。

小結:一年有四季,但是最讓人渴望又害怕的就是冬天,因為我們終將抵擋過寒風刺骨的冬季,迎來熱烈的夏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