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大全之楚劇

來源:人人運程網 1.11W

楚劇,原名為“哦呵腔”,在清代道光年間哦呵腔與多種戲曲劇種以及民間説唱相融合,形成了一個獨子的漢族戲曲的地方特色,1926年改名為楚劇。楚劇是中國戲曲文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從出現至今已近有150多年的歷史了。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簡介
  楚劇,舊稱哦呵腔、黃孝花鼓戲、西路花鼓戲,清代道光年間鄂東流行的哦呵腔與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孝感市一帶的山歌、道情、竹馬、高蹺及民間説唱等融合,形成一個獨立的漢族地方聲腔劇種之一,1926年改稱楚劇,距今已有一百五十餘年的歷史。楚劇主要流行於武漢、孝感、鄂州,黃岡、荊州、咸寧、荊門,宜昌、黃石,隨州十地市五十餘區縣。是湖北地區具有廣泛影響的地方劇種。

中國戲曲大全之楚劇

劇種簡史
  楚劇,原是黃陂、孝感的漢族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原名黃孝花鼓,也叫西路花鼓。1926年9月10日,在湖北劇學總會開會時,由漢劇藝人傅心一提議,才正式定名為楚劇,影響範圍:湖北中部、北部和東南部的大部分地區。

楚劇貼近生活,緊跟時代,表現手段豐富多樣,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充分顯示了鄂東一帶地方文化的特色。楚劇面臨着劇團鋭減、人員老化、經濟困難、後繼乏人、觀眾萎縮等諸多困難,對珍貴資料與老一輩藝人技藝的搶救也因缺乏資金而難以開展,迫切需要有關方面加以關心扶持。

藝術特色
  板腔類唱腔有迓腔、悲腔、仙腔、應山腔、四平、十枝梅等。迓腔是楚劇的主腔,分男迓腔、女迓腔、悲迓腔、西皮迓腔四種。其中,男腔粗獷簡樸,女腔委婉柔和,悲腔深沉哀怨,西皮腔質樸剛勁。迓腔的節奏靈活多變,既可敍事,又能抒情,運用廣泛,表現力強。悲腔只有女腔,為宮徵交替調式。其曲調悽楚婉轉,長於表現悲傷淒涼的情感。仙腔為徵、商交替調式,其曲調或委婉悽楚、如泣如訴,或激烈奔放、悲情滿懷,擅長表達激昂悲憤的情緒。應山腔原為北路花鼓的一個腔調,現已成為楚劇的主要唱腔之一。其曲調活潑清新、甜美流暢。四平曲調明快華麗,長於表現歡快喜悦的情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四平腔又發展派生出西皮四平,其旋律華麗婉轉,適於仙女、公主、及身份高貴的女性演唱。十枝梅原是天沔花鼓戲“單邊詞”《十枝梅》一劇的專用曲調,以後成為楚劇唱腔的組成部分。其曲調歡快柔和,擅長表現歡快或憂慮的情緒。

傳承意義
  説起對楚劇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武漢楚劇院功不可沒。武漢楚劇院的前身是武漢市楚劇團,建立於1951年,2005年更名為武漢楚劇院,是楚劇最具代表性的劇院,劇院下設演出團、青年演出團、楚樂戲苑三個演出實體。武漢楚劇院院長宋濤介紹,從1985年開始該劇院自己創作劇目,這一創作收穫就不小,《獄卒平冤》在1985年的全國戲曲觀摩演出中獲得演出、導演、劇本、舞美設計、主演、配演一等獎、音樂設計二等獎以及服裝設計專項獎等十項大獎。

此外,其他精品劇目,《養命的兒子》、《綵鳳搏鴉》、《穆桂英休夫》、《你是一條河》、《三媳拜壽》、《三月茶香》、《回鄉過年》等也榮獲“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文華表演獎”等國家級獎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