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大全之壯劇

來源:人人運程網 1.48W

壯劇是我國少數民族中壯族的傳統戲曲劇種的統稱,它是中國戲曲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流傳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壯劇是壯族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產生的,它融合了壯族特有的民族特色,是壯族民族文化中的精華。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民族戲劇吧。


簡介
  壯劇是壯族戲曲劇種的統稱。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和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寧、廣南一帶。

中國戲曲大全之壯劇

壯劇在壯族民間文學、歌舞、説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清同治光緒年間已有演出。在發展過程中,有的也曾受到漢族民間藝術和戲曲的影響。因方言、音樂唱腔、表演風格和流行地區不同,壯劇分為廣西的南路壯劇、北路壯劇、壯族師公戲和雲南的富寧壯劇、廣南壯劇等。

藝術特色
  打擊樂隊一般為四人建制,樂器有板鼓、木魚、座鼓、蜂鼓、小鼓、大頂鈸、星鑼、高邊鑼等打擊樂器。其中以蜂鼓最有特色,音色沉厚,音響如甕甕聲。壯劇的伴奏音樂,採用多聲部的手法,各種樂器定弦不同,在旋律上形成多種的和聲關係,演奏起來饒有情趣。

壯劇的唱詞、道白用壯族的方言土語,富有民族特點。其慢板中的詠歎調,中板中的喜調、採花調、高調、快板中的高腔、快喜調、快採花,散板中的哭調、寒調、詩調、掃板等等,全都來自壯族人所熟悉的民歌曲調;主要唱腔的唱詞(包括五字句和七字句),都保持了壯族傳統民歌的特有韻律結構:押腰腳韻形式。這在我國戲曲中是獨具一格的。南北路壯劇唱腔的特點之一是幾乎曲曲都有襯詞、襯句。他們同唱腔結合時多用於曲頭襯腔、連接襯腔和曲尾襯腔,起着提示情緒、承前啟後、烘托氣氛、加強語感的作用。

南北路壯劇的表演,都有特色。南路壯劇的表演,角色也有分工。花臉分大小花臉,小生有文生、武生,旦角有正旦、武旦、老旦。

傳承意義
  壯劇植根於民族生活土壤之中,是壯族人民創造的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劇種,是東南亞地區的民族文化交流的橋樑。由於現代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壯劇受到多元文化和強勢文化的衝擊,生存出現危機。青年一代追求時尚,視壯劇為土俗,欣賞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情鋭減。隨着壯劇老藝人相繼去世,不少地方壯劇的傳承出現斷代,這一特色劇種開始自然消失。及時對壯劇進行搶救和保護已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任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