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大全之閩劇

來源:人人運程網 2.62W

閩劇,又稱福州戲,是福建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是現在唯一用福州方言表演的戲曲劇種。主要流行於閩中,閩東已經閩北地區,傳播到台灣和東南亞各地。閩劇是中國戲曲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戲曲文化中的精髓。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聊聊一下閩劇吧。


簡介
  閩劇又稱福州戲,福建漢族戲曲之一。是現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唸白的戲曲劇種,流行於閩中、閩東、閩北地區,並傳播到台灣和東南亞各地。它是由明末儒林戲與清初的平講戲、江湖戲,在清末(光緒至宣統年間)融合而成的多聲腔劇種,俗稱“前三合響”,雅稱“榕腔”或“閩腔”。

中國戲曲大全之閩劇

劇種源流
  閩劇,流行於福州方言地區以及閩東、閩北、台灣、香港和東南亞華僑旅居國。它是由明末儒林戲與清初的平講戲、江湖戲,在清末(光緒至宣統年間)融合而成的多聲腔劇種,俗稱“前三合響”,雅稱“榕腔”或“閩腔”。

“榕腔”一詞,最早見於清光緒年間福州舉人卓倓《惜春齋詞話》記載:“閩人演唱曲本,土音曰榕腔,正音曰囉囉。”榕腔之稱,從清末一直延續到辛亥革命時期。民國元年,福建教育司第三科曾致函警務廳,請實行禁演淫戲稱:“本司第三科審查,應禁榕腔戲曲數十種,當經先後照請貴廳嚴行禁演在案。查近月以來,各戲班如‘寶發’、‘仕梅’及南台‘羣芳’、‘賽月’女班,尚多演唱上列請禁各淫戲,且撰意肖物,變本加厲,致今輿論嘖嘖……”

“閩腔”一詞,始見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福州進士林蒼《天遺詩集·乙未集》的觀劇詩:“衣冠從宦亦逢場,肯為傷春一斷腸。冷落枉隨楊學士,是非任唱蔡中郎。天花四散因人期,水月相看與世忘。千偈瀾翻吾豈敢,乞君玉尺細裁量。”詩題為《戲仿閩腔十勸曲》。

此外,還有稱“閩班”的,也出現於清末。1984年春,在閩侯縣大湖鄉郎官村的郎官廟戲台灰壁上,發現有“宣統二年二月十九日閩班慶天然到此”的題識。

閩劇“前三合響”時期(榕腔、閩腔時期)的特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劇目上,儒林戲、平講戲、江湖戲互相搬演;在表演上互相吸收,但仍保持各自劇種的獨立性與主體風格。所以,在藝人中有“儒林三合響”、“平講三合響”、“江湖三合響”之稱。所謂“平講三合響”,乃指此時的平講戲除唱本劇種的洋歌劇目外,還能唱儒林戲逗腔的劇目與江湖戲江湖調的劇目。“儒林三合響”也是這樣,而此時原由外省傳入唱弋陽腔土官話作流動演出的江湖戲,也早已地方化,所以在福清縣民間便有“平講就是江湖,江湖就是平講”的説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