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言簡介大全之青海方言簡介

來源:人人運程網 2.68W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度,不僅人口眾多,而且中華文化淵源流長。據統計在2014年,中國人口為13.6782億,這其中根據地域的差異,還有省份的差異,以至於中國有着多種方言,對於中國的方言文化你瞭解過多少呢?下面,跟着中國語言文化一起來了解下青海方言吧。

中國方言簡介大全之青海方言簡介


 青海方言簡介:
  青海地區的漢語,主要以西寧河湟方言係為主,西寧話流行於全省各地。其語法結構和基本詞彙,大致與普通話相同,屬於中原官話秦隴片。

青海方言的詞彙形象生動、富有魅力,加之發音鏗鏘,有類關語,形成精細、委婉、幽默、輕快的風格。人們説話時方言加普通話,又產生了一種青海的普通話“青普話”。青海有青海的方言,那就是青海話,與普通話差距較大,在西寧雖然普通話非常普及和流行,但要接觸真正的青海人如果不會説青海話恐怕是很難説的。因為青海話裏的一些詞語是無法用普通話來翻譯的。青海話與陝西話有些接近,但卻包容了眾多方言的成分。至少在考證有陝西話、四川話和江蘇話以及藏語和土語的內容了,可謂是包羅萬象。究其原因,是因為在青海的歷史上本來就是多民族多省份人員交會的地方,也是漢文化與藏土蒙等少數民族文化交流交會的地方,這種文化的交會反映到語言中便形成了獨特的青海方言。而青海方言中內地多省份方言的重疊,表明在自漢代以後漢族大量移居青海以後,來自江浙、陝山、四川一帶的方言大量在青海地區進行融合的結果。移居青海的人員成分的多樣決定了方言成分的多樣性。

分類:
  青海方言的詞彙形象生動、富有魅力,加之發音鏗鏘,有類關語,形成精細、委婉、幽默、輕快的風格。人們説話時方言加普通話,又產生了一種青海的普通話“青普話”。

青海方言按照可以分為:循化、化隆、民和、樂都、湟中(平安、互助)、湟源、大通(門源)、西寧等八種,其主要區別在於發音和咬字上。

歷史趣説:
  在湟源一帶,由於夫妻或婆媳間鬧矛盾,媳婦賭氣跑回孃家了,外人問這家人:媳婦去哪裏了?婆家人常會略帶尷尬、自我解嘲地回答“買桃兒去了”。要是這個媳婦一生氣就離家出走,跑回孃家,三天兩頭的要丈夫或婆家人去她的孃家請她回來,就會被人們戲謔為“桃兒客”,意即習慣於離家出走折騰婆家人的媳婦。那麼,為什麼要把這樣的媳婦稱之為“買桃兒”或“桃兒客”,而不叫“買蘋果”或“梨兒客”呢?究其詞源,這句流行於湟源一帶的俗話,居然典出《詩經》。

《詩經》之《國風》有《桃夭》一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形容青春美好的姑娘美豔如桃花。“灼灼其華”是説桃花般美麗的姑娘又如灼灼的光焰異彩照人。後兩句説,這樣美好的姑娘嫁到婆家,肯定會使婆家家庭美滿。而“桃之夭夭”中的“桃”與“逃”諧音,後人遂以“逃之夭夭”表示逃跑,其意多含詼諧或嘲諷的成分在內。如此,這“桃之夭夭”便毫無理由地和“逃之夭夭”“聯姻”,而成為逃跑的代名詞了。

一個美若桃花的媳婦娶進了婆家門,婆家人以為這個家庭從此會美滿幸福,卻不料這尕媳婦不是一盞省油的燈,鬧得家庭雞犬不寧不説,還常常跑回孃家不回來,真夠這一家人受的了。

由此可見,湟源一帶人所説的“桃兒客”,便是“逃兒客”,也就是“逃客”。這句俗話當然不會是由目不識丁的莊稼人發揮而出的,應該先產生在當時的精英即知識階層,而後才推而廣之,“飛落尋常百姓家”的。

當逃客當然不好,但有一些“桃兒客”心裏的苦,又有誰能理解呢?

青海花兒中有這麼一首:
  白龍馬它吃了千江水,就只為身馱了取經的唐僧;我為你變成了桃兒客,大哥哥你揣你個家的良心!

這首花兒的後兩句以一個女性的口氣説:大哥哥,我為你經常從婆家裏跑出來,被人罵成了“桃兒客”,而你呢……,你揣摸一下自己的良心,你為我做了什麼?這位女性為愛付出的犧牲如此之大,卻偏偏遇上了一位負心郎,其中的無奈,無以言表。這樣的“桃兒客”,更讓人感到可憐可悲。

從“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再到“桃兒客”的轉變,誰道不是詞語演變和發展中的黑色幽默呢?

熱門標籤